正音第105讲摘要:
我们己经读完了《三字经》识某文蒙小部分、四书孝经孝经部分、儒学部分。现在开始读诸子百家部分。“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诸子,及老庄。”读、撮、及都是入声字。四句一换韵,字和事是仄声韵,杨和庄式平声韵。
1 撮,左右结构。左边与手有关,右边也念“cuo”,现在念“zui”。最是上下结构,小篆上面的部分代表3个手指头。本意是指用手的三个手指头取粒状物。如我们用手指捉花生米和黄豆可用撮。捉大米小米就不能用撮了。生活中常用的如撮盐表示撮一把盐。撮药代表捉药。撮土表示捉一把土。撮原意的基础上引申为摘要,摘取的意思。如撮文代表咬文嚼字。撮录代表摘录。“撮其要”是捉住重点的意思。我们要注意诸子百家的用词。 “经既明,方读子”, 经的要求的是明了。诸子的要求的要撮其要,记其事,经与子的读法要求不一样。在四书通,孝经熟的基础上方可读六经。读明经了方可读子。蒙小的要求是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从蒙小到十三经要细读才读子。这是读书的次第及方法。我们现在读书没按照三字经的次第要求读书,只是简单记诵背书,不能做到经既明,方读子。现在很少人在十三经既明的基础后才读诸子百家。在经读不明的情况下读子会出问题。王夫子对诸子百家的读法是不一样的。在经既明的基础上读子就没有难度。
2其, 甲骨文很像家庭的用具。甲骨文专家说其是簸箕的箕。原意是簸箕的箕, 普通话是箕.在古字里其就是箕, 后来去掉了竹子头其, 表示: 他的, 它们的,等. 由此可见簸箕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3. 要. 还念做yao一声,从甲骨文中看字型是中间一个人,两边是两个手,还叉着腰。古字就是腰,人腰部分,例如《墨子》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后来发展“要”增加了肉字旁形成一个新字“腰”。腰里面有肾,是很重要的。所以引申为:要点,刚要。在《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还有《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4 事。甲骨文中事和吏是同一个字,表示官职。〈〈说〉职也。官吏是腰做事情的。本文中指事情。还有〈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