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音第107讲摘要:请关注正音公众号,获得更多学习信息。
1、《三字经》我们接下来学识某文这部分的历史部分“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十二个字只有一个字“读”是入声字。今天学的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的十二个字,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读史,读历史的次弟“经子通,读诸史”次弟一定是过了经、过了子通了以后才开始读诸史。我们现在正音师友们也有历史系毕业的,大学里也有历史系。但是我们现在的历史系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学历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的要求要想真正了解历史,一定要“经子通,读诸史”蒙小过,四书孝经过、六经过、诸子百家过然后才读诸史。我们以前做儒士系统学习历史必须要做准备,现在历史系毕业的人学习历史的人。恐怕蒙小漏了不少,四书孝经有的不一定能读齐,六经也没读,诸子百家更不用说了。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读诸史的时候历史和经子通读诸史是不一样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读历史的时候怎么去读“考世系,知终始。”这是我们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今天我们学习五个生字“诸、史、考、世、系”。2、首先看诸,左边是言右边是者,声音来自于左边的者。本意是辩,问辩《说文》诸,辩也。《尔雅》诸诸辩辩,辩也。引申意众,各。“读诸史”在这里是这个意思,读众史、读各史,这里各个朝代的历史。用的他的引申意众、各。在《史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诸郡县就是各个郡县,苦秦吏都受秦朝官员之苦。为陈涉他们造反打下了基础。3、接下来看历史的史,看到史的甲骨文时读诸子百家时“撮其要,记其事的事”在介绍事甲骨文和今天的史,还有就是官吏的吏甲骨文是一样的。关于史怎么解,甲骨文有一个手,右手拿的什么东西呢?看看甲骨文、金文、小篆,研究甲骨文专家认为上面拿着放竹简的容器。右手拿着放简册的容器,就是掌管纪录,这个字的本意是史官,历史上是史官的游离于正统之外的,手还是手,拿的东西放简册的容器,纪录的中叫做史,这样的解释把史官的职位表述了一下,真正的纪录历史。我们的君王才能够更好的做事情,手拿简史为史,古代的官名。《说文》史,记事者也。按照周礼史官还是非常丰富的体系,有大史、小史、外史、御史、女史,史官分门别类的很全面的体系,“读诸史”特指史官写成的东西,史官写成的成为史册、成为历史。我们以历史组成的词很多,比方经史,经是经,史是史。经是十三经,史记就是史,史鉴就是历史文献,这都是史的意思。将中国图书编辑的时候分类,就是编了经、史、子、集,将我们的书分了四大类“小学终至四书”小学在四大类经里面,记在经里面也就是说必须学了小学,通过史学才可信,这是我们中国读书的次弟,这个分类方法和我们现在图书馆的分类方法大有不同,我们现在图书馆分类方法不是这样的不按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分的时候,找书时很费劲,图书馆找易经在哲学里找,找春秋到历史书里找,诗经到文学书里找,没有按我们经史子集的方式分类所以特别费劲。因为图书馆是近百年按西方的分类方式、西方的习惯方式建立的图书管。百年之前我们不叫图书馆,我们藏书的地方叫书院,书院一定要有书,有书一定要有读书的人,要有教书的人,教书的人叫山长。我们书院书按照经史子集来分的。当按照经史子集来分的时候,经首当其冲,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首先学经,经看完读子,子看完才学史,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史。4、考, 上下结构, 上面是老, 下面读kao,就是老的省略字,驼背的老人扶杖而行。原义:与老同义,年纪大。《说》老也。《尔雅》父为考。考妣延年—《苍颉篇》。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礼记》生为父死为考。死去的父亲就称为考。引申:察考,考试。司马迁《报任安书》略考其行事。引申:审查,察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甚者且姓名不可考。本文是考证,考循,考究之义。5、世,一十是十,二十是卄,三十就是世,《说》三十年为一世。孔夫子离我们有2500年即80世。有人说20世了即祖先是600年了在明朝朱帝时山西洪桐人分出去的。《论语》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引申:时代,朝代。《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系。两个读音xi和ji. 看甲骨文上面爪子,下面是丝,小篆简化了,爪子握丝下垂的画面。本义:悬,挂,拴,读ji, 系鞋带等。引申:留意,挂念,“系人情思”。读做xi,拴和绑之义,《说》约束也。古代是三个字简化成了现在的一个字。本文是系统。例如系孙,系族,系世(家谱)。本文考世系就是考证历史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