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讲摘要:
请关注正音公众号,获得更多学习信息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1.看太阳升起,不但知道了日还知道了旦。徐老师小时候晚上看月光,一边学《静夜思》一边学会了“明”字。
2.复习: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篡权的人特别害怕前朝人的报复,所以就虐杀前朝的人。
3.北中国: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北方,三国归晋,东晋时代,南中国是东晋,北中国是五胡十六国的混战。混战的结果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元魏。曹操的魏国叫曹魏。魏孝文帝拓跋宏值得大书特书,他本来是鲜卑氏族的一支,后来他爷爷建立了北魏。他知道什么是好的文化,他也清楚鲜卑的陋习,大胆地将国都迁到洛阳。中国迁都往往伴随着军事事件,例如东周西周。但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并非如此。旧贵族习惯了故都,不肯迁都。当时南中国属于齐的时代。拓跋宏打着南征灭齐的旗号,带着三十万大军、氏族,浩浩荡荡来到洛阳。不巧。洛阳下了一个多月的雨,行军困难,游牧民族,马匹不行,粮草难继,无心南伐,拓跋宏趁机提议就地休养生息,成功迁都。拓跋宏意识到汉文化是先进的,游牧文化是落后的,因而决心迁都,以接受先进文化。
4.但是,鲜卑本族的文化被汉文化融合,不是迁都就能完成的。拓跋宏还施行了其他汉化措施。第一,说汉语,30岁以下、政府工作人员都要会说英语,就像今天的普通话推广。这是认可了汉文化。第二,穿汉服。准确来说,穿华夏服饰。第三,与汉人通婚,尤其鼓励与汉人士族读书人通婚。第四,用汉姓。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所以,北魏又叫元魏。这个故事我们要多多宣传,因为拓跋宏非常开明,大胆启用汉朝读书人做官。民族融合方式很多,拓跋宏的方式没有见血,却使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天下太平。他首先统一北方,感受到南方汉文化优秀,主动迁都,迁都过程不见烽烟,和平融合。
5.可惜拓跋宏后面没有同样的好皇帝接力。北魏孝明帝年幼,年轻的胡太后听政当家,大修庙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僧侣盛行,百分之十的人都去出家,于是劳动力流失。那时发生了两件大事。晋州刺史高欢于531年乘机攻占洛阳,并于533年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控制朝政534年,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迁都时,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户居民迁到 邺城,并大拆洛阳宫殿,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汉魏洛阳城300年锦绣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第二年,孝武帝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 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后来,东魏由高洋篡位,改国号“北齐”,而西魏后来由宇文觉登位,号“北周”。这就是历史上的北朝。北齐和北周分裂北中国。
6.为了打仗,北周充公佛教财产,逼迫僧侣从军。北齐后主高纬性格吝啬荒淫。父高湛,母胡皇后。字仁纲,他即位时,腐朽的北齐政权已经风雨飘摇,他自己仍然荒淫无道,自称“无愁天子”,政治腐败,尤其最大致命伤是诛杀名将斛律光、兰陵王,这使得北齐失去得以抗击北周侵略的有能将领。
7.一定要记住,为什么魏是“北元魏”。北魏迁都的民族融合故事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北齐后主的荒淫无度导致了国家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