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讲摘要:
请关注正音公众号,获得更多学习信息
南北朝中南朝的几个朝代,宋、齐、陈的第一个解释当作姓氏,第二个是地理位置,国家,第三,它们是一个朝代,一个历史时期。它们三者往往是关联的,追根溯源的话,有的情况下先有姓再有地名,再有朝代名,有的时候是先有地名,然后变成姓氏,然后变成朝代,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在具体文本中表达的是哪个意思。有时候是三者合一的,有时候不是三者合一的,意思有变化。例如:宋首先是个地名,后来是国名,后来是朝代名。作为国名时应注意是哪个时期的国,作为朝代名时其范围有多大,作为历史时期时有时候是一统的,有时候是跟其他国家同时存在的。例如东晋,就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了一段时间。中国也是要注意哪个时代的中国,例如中华民国时外蒙也是属于中国的。中国的疆域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朝代来讲,台湾现在还用民国历,我们就使用公历,这也是同时并存的。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南海问题也是疆域问题,南海一直是我们中国的。宋齐梁陈是指南朝的四个朝代,它的名称有其历史来源。
朝
这个字的常读音有zhāo cháo,同一个字两个读音,他们的意思往往有所关联,先说读作zhāo的时候的意思,甲骨文中朝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月亮,左边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日,zhāo与太阳和月亮都有关系,太阳藏在草丛里,把“日”字收走,就是草,太阳在草丛当中是早晨,在昌颉造字之前的时代,我们居住在甘肃、西安、陕西等地,在黄河流域,以农耕为主,每天看着太阳在草丛当中升起,这个时候,月亮往往还没有落,还在西边,日月同辉。古代没有电灯,没有火,生活方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至今日,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也应该按照这种生活方式,这是绿色环保,节省能源,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这个字念(zhāo),指太阳刚走到草丛中,月亮还没有落。zh-ao,给人一种太阳升起的感觉。这个字的本意就是早晨的意思,从日出一直到吃早餐的时候就是早晨。在说文解字中“朝,代也,朝代表地平线,尔雅中”朝:早也。”目前我们学了355个字,学完三字经后,整个造字就开始串起来了,应该就会有音、形、意、魂的感觉,开蒙教育教孩子正音识字,就应该让孩子对字有这种感觉。朝字音是太阳升起,形是日月同辉,意思是早晨起来的时候,魂是日出而作,要天人合一,与大自然一起工作与生活,虽然有了电灯,但是依然应该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感,学习时应把握好自感。这个字的本意是(zhāo),例如,水经注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就是给我们上地理知识课,把当时的运输环境以及所花费的时间说清楚了,早上从白帝出发,晚上就到达江陵,也可以测算出那时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长歌行中“朝露待日晞”中的朝也是用原意。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也是用原意,这个字还念(cháo),宋齐继,梁陈承,为南cháo朝,都金陵,zhāo cháo意思关联,历朝历代按照zhāo 的意思来工作生活的,在zhāo的时候我们就上班了,表达这个意思时就用cháo来表达,上早朝,就是上班了,按照古代工作时间,就是zhāo 的时候就cháo,念cháo首先是上早朝的意思,朝见也是臣见君,后引申为朝廷,为南朝是朝代,是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为南朝中的南是代表区,在南北朝时期国家不是大一统的,是一分为二的,南边叫南朝,背面叫北朝,以长江流域作为分水岭,长江以南是南朝,以北是北朝。朝就是指朝代,南朝就是该时期中国的南部。
都字,
都
都的字形变化以传承为主,右边部分是邑,与城市有关系,左边是者字,说文解字中“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先君有宗庙的地方就是都,宗庙是国家的象征,是国都,宗庙是国家的象征,宗庙被灭,国家被亡,宗庙还保留,这个国家还没亡,有可能是成为这个国家的附属国。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在与越国打仗时,吴国曾经打败了越国,但保留了越国的宗庙,越国还是一个国,只是向吴国俯首称臣,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王打败了吴王夫差,把吴国的宗庙灭了,吴国不存在了,归到越国的地盘了。这是吴越两国融合的过程。此处多宣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但更应宣传吴王夫差的仁慈之心,这更符合道统的做法,为老百姓能过上天下为公的日子而努力。
春秋不义战,到了战国,更不义战,从道统上来说,不能鼓励大家在战争时出阴谋诡计,要靠礼乐来获得天下太平,射御主要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两者不可缺失。二者相互补充。 4左右结构,在金文左右结构和楷体左右结构发生变化。这就是汉字特点。由部件组成,部件在是同一的意思。陵首先一边读阜表示地势起伏高低。阜楷体、小篆在左边,金文在右边。看阜字型一条线是地平线,阜,地势高低不平,还有一边ling主要表声但也表意。合在一起是大土山的意思。读时要有大土山的感觉,单独说陵就是陵墓,烈士陵园,封土。封土,陵墓用的土。字的意思。春秋时期陵墓不封,孔夫子之后才开始对陵墓进行封土。秦始皇陵墓封土很大,秦朝以前不进行封土比较难发掘,不注意就挖掘出来了,比如炎帝大典时“墓”在做其他事时突然发现的,坟墓封土与孔夫子有关。孔子父亲去世早在孔夫子三岁就去世了,孔夫子母亲在孔夫子十六、七去世的。这个时候去世想让母亲与父亲在一起,但不知父亲坟墓在哪里就将母亲灵车放在闹市中间哭问谁知道他父亲坟墓的具体地方。孔子母亲去世与父亲相差十二、三年,当时给孔夫子父亲下葬的人还存在,孔夫子将母亲灵车在闹市询问,老人找到孔夫子父亲埋葬的地方,还加上封土栽上两颗树就好找了。后面还有墓碑,影响了丧葬的风俗。不但要有坟墓,要有封土,还要有树,还有陵墓。在我们印象中看到陵想到陵墓。《说文》中解释为原意陵,大阜也。阜高低不平的地势,大土山。《诗经.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用的这个字表示长长久久的意思,长久到像山一样,像阜一样,像冈一样,像陵一样,陵的原意。后面不但讲陵墓专指帝王的陵墓。宋齐晋梁陈。南京的地势就是陵,地势好孙中山到中山时候说百年之后向人民取一个居所就是中山陵。南京为什么叫金陵,最简单解释金的陵墓,大概是说秦始皇的故事为了让那里镇住用金子来镇,埋在南京地方,做成像坟墓一样的,从风水角度做的行为,这是传说。不管传说金陵确实埋了金子的陵。金陵称为为六朝古都。第一个是三国时期孙吴建都金陵这就是南京第一朝。第二朝东晋,三国归晋,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是第二朝。接下来四朝宋齐梁陈。“宋齐晋,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金陵被称为六朝古都,宋齐梁陈六朝时间挨的比较近。三足鼎立时期作过国都,其中空过一段时间,三国归晋然后又成为国都,东晋消失后接下来一百多年宋齐梁陈也以此为国都,这就是南京六朝古都。后面再研究到明朝也是做过一段时间国都后面迁都北京后为陪都。中华明国建都南京还有总统府,就是八朝古都5、第九期中级班如期进行。夏令营班开始报到。中华吟诵与国学教育试行很成功。
(声明:以上文稿记录未经泰勒吴老师校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以录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