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148——太祖兴 国大明......十六世 至崇祯

三字经讲解148——太祖兴 国大明......十六世 至崇祯

2016-08-18    49'28''

主播: ww_echo

748 13

介绍:
正音第148讲摘要:请关注正音公众号,获得更多学习信息 2016-8-18,星期四 正音第148讲摘要。 1.今天讲明清的历史。后面这部分,是后人续写的,版本很多,我是按照首师大徐教授选定版本来讲解。‘太祖兴~都金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第二个平民皇帝,前面是汉高祖刘邦。但是这两朝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了。士族经过了元朝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太祖兴,国大明’,这有两重意思,一个是明朝建国过程中投入了明教,是西方的教传入中国的,元末很繁盛,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描述教主张无忌;另外从五行学说,元是金,克金是火,所以称明朝,明代表火,清朝是水克火。‘号洪武,都金陵’,朱元璋国号是洪武,国都是金陵,前面“宋齐继,梁陈承”,也是建都金陵,因此金陵是八朝古都。 2.为什么没有士族了呢?在前秦,是天下的概念。天下由天子负责,天子之下是诸侯国,由国君负责,诸侯之下是采邑,由大夫负责。这种形式是代代相传世袭,不变的。到了秦朝后变成了郡县制,官员是中央指派,不断变更的。但是郡县下面最基层的社会单位是士族,家族村落式居住,大家共同选举德高望重的人做领袖。这种结构是不随朝代和官员的更替而变化的,是社会的主体结构,在元朝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但并没有消失。属于豪杰和明绅乡绅,不是解放前要打倒的土豪劣绅。邓小平主席改革开放后提出包产到户,农村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农村土地通过三十年的自由发展又逐渐集中到一部分企业家手中。这些新型农场主的祖上往往是以前的乡绅,所以相信家风家教,家族传承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结构就是以士族为基础和主体的。每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但是力量太弱了。现在新名词官二代富二代,多少有贬义的内容,这是因为他们部分做法不符合道统了,若是合道,又官或富,那往往是社会维持道义的中坚力量,其实,有道统的概念这些问题就很好解决。有了道统的概念以后,对官二代和富二代就不是否定的,不在于他是不是官,是不是富,而是合不合这个道,如果合道又是官又是富的话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而且这样的官是维持这个社会道义的力量。按道统来区分这些人不可避免还有一群叫寒士的人,如果合道,一样被人尊敬。不得不说孔夫子,当官没当多少天,孔夫子一生不穷也不是那么富有,有个别时期比较困难。孔夫子是求道之人,他已超出这个官和这个富。这个叫求道之人不排除官和富,不怕穷,小人才穷斯滥矣。有了道统之后,大家很多事情就分得清了。不能把这个人他是不是官或富有来判断好坏,而是用道统来断。符道统的这个官和豪绅,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整体比较重要。官二代包括富二代,整个的教育有可能比寒士好很多。求道任何人都可以,但学习是也有条件,毫无疑问,官二代富二代更加具备这个条件,更容易找到好老师,更见多识广,家族本身就有可取之处。中国人从来心里面没有反对过官和富。对任何一个人,家族里人出了县长或市长,总感觉这是一种荣耀。中国人都向往自己的孩子当官。这与学而优则仕是一致的。如果说家族办了个企业,办得很好,有一定影响力,也是一种荣耀。当官和富有,都是每个中国人底里面所追求的。但是有一点,富贵必须合道。论语里论述得很清楚“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与其道得之,不欲也”。所以,通过学习,改变一些思维模式。 3.接下来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很害怕。做的坏事情超出刘邦,有几个案子,杀功臣有几百人,后来杀文人。接下来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子朱标死在朱元璋前面。后来立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他是最大的官二代了,应该是官三代了。皇帝这个官可以让他的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朱永炆做皇帝只有四年,大力推行仁政。朱元璋是个平民。到了第二个皇帝大不一样。受的教育不一样。改革开放的一些企业家,英雄不问出处。很难追究这些人怎么发起来。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慢慢规范。能够规范就不仅自己赚钱,还考虑对社会带来意义。不考虑社会的企业慢慢就死掉了。还有很多企业上市了,上市企业不一定规范,但上市后的企业限制多一些,规范性多一些。企业家存在二代、三代,多数能接好班,因为受的教育发生很大变化,也有老爷子做的榜样。 朱允炆就很好。成祖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以靖难之役为口号打到南京,自己做了皇帝,最后被称为永乐大帝。在明朝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是燕王,打到北京,朱允炆按朱棣的说法是被烧死了。因为只有被烧死了,他做皇帝才名正言顺,是不是真的烧死了?最后也没发现尸体。讲朱棣是为讲朱允文。朱允炆手下的一千多位文官,最后只有四位才跟着他。一千多文官也没有跟着朱棣。朱允炆深得儒士爱戴。虽然只做了四年皇帝,但坚持道统。做皇帝能做成这样,不简单。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物是方孝孺。方孝孺是这批儒官中的佼佼者。朱棣需要人才,用各种方式劝说方孝孺为自己服务,当时准备写一个告天下的文,能写的只有这个方孝孺。他写的话就名正言顺,符合道统的。但是,方孝孺就是不写。最后,灭了方孝孺十族,包括学生,八百多人。这就看出什么是儒士,什么是合道的皇帝。永乐大帝上台后还是要办教育。迁到燕京,就是国子监了。 4.南宋最后灭亡时,小皇帝一直逃到广东,最后是在新会崖州跳海时,几十万人跟着跳海。这就是道统的力量,不得了! 5.崇祯皇帝最后在煤山上吊自杀了,他是个很勤奋的皇帝,心向着老百姓,但做人做事做得非常不够好。最后,崇祯皇帝还是非常有福气,留下诏书很感人。陪着他上吊的就只有一个太监。 6.今天,关于明朝的历史简单讲了讲,主要是四个皇帝。另外也对当今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做了小小的比较。拿豪绅与企业家做了比较,当然这个不太恰当,只是为了好理解。 (声明:以上文稿记录未经泰勒吴老师校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以录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