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是否成熟,只看这一点
不知不觉这一本书的共读走到了尾声,我们一起陪主人公霍尔顿的路程就将告一段落,故事只是说的一段时间的事情,而生活本身还在继续。在青春的岁月中迷茫,是谁都难以逃避的课程,只有走过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当时的自己是何等青涩。
今天我们读书的第24、25、26章节,然后思考:
十年后的主人公霍尔顿,会如何看待十年前的自己?
1
晚上,又一个老师安多里尼先生接待了霍尔顿,和这个迷茫的孩子,谈起“口头表达”这个科目。口头表达没有及格,他的演讲总是离题,然后观众就会因此起哄,于是演讲者在台上更加无所适从。
因为从霍尔顿的角度看,他喜欢看到演讲者的激情,喜欢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而看不到这个科目本质所锻炼的能力。“统一”和“简化”是霍尔顿最深恶痛绝的事情,而对于这门课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立刻知道你想说什么,你的重点在哪里。
这个年龄的孩子,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并且进步神速的年龄。所以,这个功课设计的初衷,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止霍尔顿,还有一些别的胆怯内向的孩子,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而且产生了逆反的心理,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说,学校是有失误的地方。
安多里尼问霍尔顿:你是不是认为每样东西都应该有自定的时间和地点?这其实是在强调“规则”和“重点”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老师这样,从霍尔顿的角度,具体分析问题所在;大多数老师只是提要求,很少讲明是为什么。
安多尼老师又说:“我仿佛觉得你是骑马在瞎跑,总有一天会摔下来,摔得非常厉害。老实说,我不知道你到底会摔成什么样子……”这些担心的话是发自内心的,霍尔顿也因此被触动了。
2
“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个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个事业卑贱地活。”这是霍尔顿得到的告诫,也是这部书中最具有力量的语言之一。
在某些冲动的情绪鼓动下,好像霍尔顿说的战争来临时坐在导弹头上,这样的牺牲并不是难事,也不意味着成熟。真正的成熟,是了解自己的目标,有真正的思考能力,有耐性、有毅力、坚忍、顽强地长期奋斗,而这些品质,每一种都是霍尔顿所欠缺的。
“只要你想学,肯学,有耐心学——你就可以学到一些你最最心爱的知识。其中一门知识就是,你将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你并不是第一个。在这方面你一点也不孤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像你现在这样,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有过彷徨的时期。”
霍尔顿和妹妹菲芘谈话时,聪明的妹妹都能感受到哥哥的弱点——否定一切、厌恶一切。现在,这位老师,为霍尔顿解惑,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告诉他去哪里、如何能找到答案,解决自己的困惑。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诲,无论是哪个人生阶段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自己拾到一个正在蜕皮的蝉,带回家,看着蝉从旧壳出来,一个翅膀一个翅膀地,艰难地挣扎。作者没有忍住,最后帮了蝉一下,于是后面出来的这个翅膀,没有前面一个坚强有力,没能够飞。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有不同的使命,都时必定的历程。必须尽自己的能力,才能度过艰难的时期。好像古人说的“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前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霍尔顿正在经历的阶段,就是每个人必经的“生长痛”。
3
霍尔顿误会了安多里尼老师,离开了他家,继续漫无目的地在路上流浪。圣诞节一派繁荣的景象,跟自己无关,内心痛苦孤独,离家出走的念头更加强烈。
在霍尔顿眼中,妹妹菲芘就好像一个天使,他出走之前,妹妹的出现留住了他,最后没有离开。霍尔顿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写了诉说了自己的故事。有人说,霍尔顿的精神完全崩溃了,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有人说,经历了这些霍尔顿长大了,沉稳地回忆自己的经历,开始了按部就班的生活。究竟是哪一种,读者自己解读探索,会有一份自己的答案。
到这里,我们分享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心路历程这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我们都曾是懵懂的少年,在经历中我们感受、纪念、忘怀,这本书的共读,有没有哪个片段让你想起,当年的自己?下一节我们进行总结回顾。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