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第十一节

《麦田里的守望者》第十一节

2017-01-08    07'00''

主播: 兔子🐑

402 10

介绍:
人人都是带刺的气球   1 最近的一段时间,我断断续续和大家分享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在粗粝的语言、顽劣的表现下,藏了一个少年敏感而善良的心。我们都熟悉这一段语言: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 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孩子,是少年霍尔顿最乐于亲近的对象:对死去的弟弟,霍尔顿念念不忘;对妹妹菲芘,霍尔顿关爱有加,最后的出走也是妹妹的强力挽留,使得霍尔顿回家;还有一些小孩子,如滑旱冰的小女孩,来问路的男孩,陌生的小孩子,霍尔顿丝毫没有平时的痞气,耐心、体贴、乐于帮助,近可能多的和他们相处。 和孩子在一起,他是放松的,是乐于敞开心扉的。书里无论是哪一个老师,和他谈起他的前途——即使是他再喜欢的老师——都让他无比紧张,希望赶紧从眼前逃离;只有在和他的小妹妹面前,才肆无忌惮地敞开了自己,十岁的妹妹未必能听懂哥哥的心情,但是哥哥却觉得妹妹是最聪明的,害怕妹妹的误解,害怕被妹妹看低,为自己辩解的话,比十次敷衍老师的话都多。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心底愿望,就是在妹妹眼前吐露出来的。在霍尔顿眼里,现实一切都是晦暗的、虚伪的,但心中的麦田却是充满希望的底色。他希望自己的身边唯有孩子,看着他们自由奔跑,防止他们掉落悬崖。 这个愿望唯美而且理想,看着孩子们幸福、自由地生活,但是孩子的明天在哪里呢?除了防止坠落,霍尔顿还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呢?为什么不是带着孩子游戏,或者带着孩子往一个方向奔跑? 2 人生是一个过程,一张张照片的美好,都是过程中的定格,但是生活还在继续。霍尔顿的这个愿望,流露出他内心的善良纯洁,但也让我们看出他的弱点——看不清前路的变化与方向。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比,这才是人生所应该具有的状态。 人是一种社会化的生物,不能单独地存在。成长过程,即受教育,被社会教化的过程。存在,即合理。接受和适应,再革新和改变。 这个人物无疑是让人怜爱的,他的柔弱的内心外面,好像包裹了河蚌的粗粝的外壳。但也是有弱点的,认为球赛取胜要参加“实力强的队”,否则什么也做不成,更不要提取胜了。 他没有看到,实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球赛中的实力,就好比人类历史长河中流淌的知识和文化,就一种宝贵的财富,不能因为固执地拒绝虚伪的学校和老师,就拒绝学习,拒绝尝试。 人生如球赛,应该按照规则来。正因为有规则,才有据可循,有法可想。在人生最开始的阶段,拒绝规则,拒绝上场,拒绝努力,是绝对错误的。 但是,中国有一个古话,“亲其师,信其道”,所以霍尔顿是值得同情的,在一个孩子眼里,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都是离生活很远的。 而身边,一个可以紧握住的手,一个温暖的鼓励才是最强有力的成长动力。“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结尾霍尔顿生病之后,没有说今天的打算,那些心理医生的谈话,也没有让霍尔顿“顿悟”,所以有人说,霍尔顿的精神完全崩溃了。 “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这个孩子经历了心灵的无比痛楚,对那些并不喜欢的人,依旧想念,没有恨意,对生活依然有着温柔的希望,这一点多么难能可贵。 玩世不恭与痛恨一切,只不过是找不到希望时,热爱生活的最反向的表现。所以,这个少年心中的希望依旧还在,只是更需要时间的温柔打磨,他会看到生活的全部。在任何成长中,一切不能消灭你的,都将让你重生。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的感受是什么?请告诉我。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