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的背后》

《在语言的背后》

2018-07-03    11'01''

主播: 圆点🌄

62 3

介绍:
大家好,这里是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出品的生命朗读者栏目,我是朗读者于福艳。今天我为大家朗读的内容是来自第四季,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的一篇《在语言的背后》。 在语言的背后 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首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所以,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语言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它塑造着我们的气质、性格、感知方式,甚至思维方式。 作为个体的心理现象,语言也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海德格尔有言:“语言是存在的家”,“所有的思都是诗”。前者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心灵是寄寓、栖居在语言中的;后者可以理解为深刻、独到的思想表达出来总是富于诗意的,并能够打动人心。 一位海外的中国诗人说,每当他看到“碧海、沧桑、江湖”这些汉语独有的词汇时,都会莫名地激动,甚至落泪。我想,这就是对所谓“语言就是祖国”、“乡音里有美丽的故乡”、“文字是生命的酒”等等的最好注释。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丰富和新颖(新锐),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锐。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因为,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 表达决不仅仅是一个修辞学的问题、一个技巧性的问题,它涉及你在表达中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精确程度、情感色彩和审美趣味。用哲学的话说,你的语言跟你的世界是一致的。因为人们把握世界,无论是描述、解释或者预言,总要命名,总要用词指陈事物,总要有一个气韵、精神贯注其中的词语结构和意义网络。也就是说,思想与表达是一体的。语言的舒展即是思想的流畅,语言的优美源于思想的精致,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所有的思都是诗”;相反,语言的苍白即是思想的苍白。表达的词不达意、语无伦次,只因为思想的贫乏和浮浅,只因为缺乏精深之思,却又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当代国人语言的僵化和虚假,无疑标示着人们思想的僵化和虚假,标示着它与生活的真实的隔绝状态。 我想再一次强调: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经验告诉我们:运思的严肃与措词的精当是统一的。而只有概念的明晰和概念系统的逻辑自恰,才能保证运思的严谨。叔本华说过,只有不清晰的思想,才会用晦涩难明的文字来表达。 运用语言的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心灵的力量,而不是简单地鹦鹉学舌可以获得的。所以,人们经常说的“某某文笔好”、“谁谁口才好”,其实都只是一种很表面的说法。因为所谓“文笔”、所谓“口才”,承载着的都不过是思想与才情。维特根斯坦晚年时慨叹:“只有在生命之流中文字才有意义。”无论是维特根斯坦的“文字”还是海德格尔的“语言”,它们首先都是指向它们所涵有的原创性与独立性的。 “以词的灵魂写作”的立陶宛作家米洛兹(1877—1939年),对每一个词总是充满了无限的虔诚与崇敬,他总是感动于每一个词的生命热量。比如当他写到“爱”这个词的时候,便因为“爱”这个词所包含的神圣、欢乐、温暖、无私、纯洁、完美等等精神元素和象征意义而热泪滚滚。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一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生命的呼吸(林茶居)。 语言是刻画我们经验的文字蓝图。没有语言来描述我们的经历,我们就不能交流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每一种类型的知识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征,语言为我们开创了一片特殊的经验世界。相互交谈导致共识。我们通过语言定义我们的经验,语言描述我们的经验是什么。我们不能真正认识没有任何文字描述的对象。知识是我们运用语言建构出来的。在理论上,知识是无限的,因为我们有无限的使用语言和创造新名词的能力。当我们使用的语言发生变化的同时,事物也发生了变化。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种情形:不同老师讲授同样的内容,有的寥寥数语就能使学生心领神会,有的洋洋千言却使学生不得要领。可见,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语言和作为个体心理现象的语言又是联系在一起的。譬如,生长于文化处境不利的儿童大多运用大众化的简单语言。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容易忽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感情就不太敏感,不能分辨出语意的细微差别,对于社会情境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比较迟缓。 让我们一同来关注语言,关注语言背后所蕴藏的一切…… 读了肖川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让我想到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的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上一期: 肖1
下一期: 生命朗读者《教育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