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0:【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zuǎn]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译文】  孔子说:没有忧愁的人,那只有周文王吧!拿王季这样好德行的来做父亲,拿武王这样好德行的来做儿子,父亲做好那底子,文王做儿子跟着那好底子再做好一些,这是文王的孝。武王继承了曾祖大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基业,才一回穿上军衣去打纣王就得了天下,本身没有丢掉天下的大名声,尊贵到做了皇帝。发财到得著四海的里面,都归他管,并且后代立起庙子祭祀他,子子孙孙永远保守著那祭祀,这是武王的孝。   【原文】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ji1)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武王是后来才得著天吩咐做皇帝,周公又做完全文王、武王的心事,回头拿个皇帝的名号献给大王王季,都称完了皇帝,这就是文王、武王没有做完的心事,又想着大王王季,也想尊贵的祖人,所以又再往上去祭祀老祖先人,都完全用皇帝的规矩去拜祭,这是周公的孝。这个规矩啊,不但皇帝用得,一直到那做诸侯的、做大夫的以及做士的、做百姓的,都用得,为什么呢?因为照规矩,父亲做了大夫,儿子只做了一个很小的士这样官,那么葬的时候就该用大夫的规矩,跟着父亲的官位去葬,祭祀的时候就用士的规矩,因为祭祀是儿子的事,所以用儿子的官去祭祀。如果父亲只做个士,儿子做了大夫,那么葬的时候就用士的规矩,因为葬是父亲的事,到了祭祀的时候,却该依著儿子的官,用大夫的规矩去祭祀,这是葬同祭祀的通行规矩。再说带孝,一年的孝服只到那大夫为止,到了诸侯,因为事体太多,常常带孝就耽误事,因此诸侯、天子都不带一年的孝,说到三年的孝服,是为父母亲带的,那就人人都要带的,一直到那皇帝也得要带,因为父母的孝服,无论官大官小都是一样的,孝这件事就是不偏不变的事,就是中庸,所以文王、武王、周公都得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