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德充符10及解说

庄子德充符10及解说

2024-11-26    12'42''

主播: 爱心永驻🐴

44 1

介绍:
庄子·德充符 10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wū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wū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人确实是没有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若没有情,怎么能称为人?” 庄子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怎么不能称为人?” 惠子说:“既然称为人,怎么没有情?” 庄子说:“这不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乃是说人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经常顺任自然而不用人为去增益。” 惠子说:“不用人为去增益,怎么能够保存自己的身体?” 庄子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现在你驰散你的心神,劳费你的精力,倚在树下歌吟,靠着几案休息。天给了你形体,你却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庄子德充符10解读有情 感情 妄情 无情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 惠子说,既然是人,怎么会无情!庄子就骂惠子说,所谓情,不是说人无知,知是知,情是情,那是两回事。前面提到婴儿吃奶,天生能够知觉的即是性,那是知。情是后天加上的意识,是第六意识所形成的,佛学的名称叫作染污,就是现在人说的污染,情就是后天加上去的污染。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现在的人说得很妙,把fo学名词倒转来用,就变成最新的名词了。后天的染污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就越少。现在庄子对惠子说,你不懂,我讲无情的这个情,不只代表了普通的感情,也包括了后天的妄情,一切后天加上的观念思想,都是妄情。 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我所谓人要做到“无情”,不是无知啊!他告诉惠子,你搞逻辑,完全把我的名词弄错了。我之所以讲,人须修养到无情,是说不要偏见,不要后天加上的好恶,以免伤害到自己的本身。后天的好恶、情感、妄情加上去,是最伤害生命本身的。人要怎么样用知、用情呢?“常因其自然而不益生也。”就是很自然地活下去。我们人天生眼睛会看,耳朵会听,手会抓东西,脚会走路,一切都天生自然的,不要加一分第六意识和后天的观念,那就是佛学所讲的,没有分别心。换句话说,就是佛经上经常讲的,不增不减,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人总想给自己加一点,就是“益生”,今天办事多了,赶紧回去,把多种维生素吃一点,不然恐怕受不了。要不然这两天不对了,进补吧!多炖一点什么当归鸡呀,麻油鸡呀,要进补。其实,越补越糟糕,会把人补死了的,所以也不可益生。惠子听了庄子反对的说辞,生命同身体一样“不益生”,要不加妄情,不加意见,不增不减,顺其自然,就可以长寿。惠子一听,那活着的身体“不益生”怎么行!我们对身体要补充的啊!不加上东西,不多吃维生素,“何以有其身?”这个身体常常用,不补充是会坏的。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庄子说,你不懂!我说生命活着要顺其自然,不增不减,是指心里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清清明明,这样活下去才是神仙之道,可以长寿。要懂得上天给我们的道,这个道,就是我们的性,本性、自性。上天给了我们生命、形体,这已经很好了,人就要活得很自然,要一天到晚头脑清清楚楚,和蔼地活下去,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因为一加上后,就有喜怒哀乐,和后天的爱恶欲望,而“内伤其身”,这个身体就受伤害而有病,所以活不长。 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庄子骂惠子,也就是骂一般人,“今子外乎子之神”,你呀!把自己的神用到身体外面去,没有内养其神。“劳乎子之精”,这个精,不是精虫卵脏的精,是身体的精神。一天忙到晚,把这个精都外用了,就是把你生命的电能,都向外放射完了。所以像你又爱弹琴,“倚树而吟”,倚靠在树上吟诗,“据槁梧而瞑”。总之,作好诗好文就用思想。那个七弦琴在手里,听到那个声音,精神都到了琴弦上去了,自己也忘了自己,你这不是跟自己生命过不去吗?惠子当然不光弹琴作诗,那还好,那个伤害还没有太厉害。伤害最厉害的是用脑筋,搞思想、搞逻辑、搞哲学。“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结果明明人生是很自然的,活着就活着,学逻辑的人偏偏要问什么叫作活着?你给活着下个定义,等你定义下完以后,因为活着要吃饭,又问怎么样叫吃饭?有人也可以吃面呀,并且饭也可以变成米粉,面也可以变成面包啊。学逻辑的人,搞思想的人,一路追到底,你不是自己活得不耐烦了吗?故意说什么坚石非石,白马非马,拿逻辑来研究。你去逻吧!慢慢逻到底,一定把你逻死了为止。 《德充符》这一篇,庄子用自己跟惠子的辩论,做一个结论。本篇开始就是讲外形残疾、内心有道的人的故事,对不对?中间描述的都是残疾的人,他主要带领我们,不要看人的外形,要看内在道德的修养。扩大一点讲,不要被外面的境界,现实的环境困住,要修养到自己精神的升华。最后告诉我们,千万要精神升华到不制造麻烦的程度。像惠子一样,自己认为学问好,知识高,学问愈好,知识愈高,烦恼愈多,痛苦愈深。换句话说,跟自己生命过不去,自己往死路上走,所以那不是《德充符》。要真正道德的充沛,达到道的境界,就是顺其自然,心境很和平,滋养内在的精神,这个生命道德自然充沛了,身体的内在也充沛了。 现在《庄子》的内七篇,《德充符》是第五个阶段。由《逍遥游》开始,一路下来到《齐物论》,到《养生主》《人间世》,一直到了《德充符》,就是道德的充沛。这七篇都是一步一步连着的功夫。道德内养充沛了以后,第六篇《大宗师》,这才可以称为大师了。现在世界上大师太多了,都是要别人叫他大师的。什么叫大师?大宗师的名称是从《庄子》来的,内外修养到了,内在道德修养充沛了以后,才是大宗师。大宗师成功了以后,才是师道的成就,就是佛家所讲的天人师,然后可以《应帝王》,才可以入世。入世而出世,可以为王者师,所以这七篇是连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