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padding:15px;font-size:16px;} h1{font-size:22px;line-height:155%;} h2{font-size:21px;line-height:155%;} h3{font-size:20px;line-height:155%;} h4{font-size:19px;line-height:165%;} h5{font-size:18px;line-height:165%;} h6{font-size:17px;line-height:165%;} p{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10px;line-height:175%;} img{max-width:100%;overflow:hidden;} a{color:black;}庄子·大宗师 04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参考译文: 人的死生是必然而不可免的,就像永远有黑夜和白天一般,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人们认为天是生命之父,而终身敬爱它,何况那独立超绝的道呢? 人们认为君主的势位超过自己,而舍身效忠,何况那独立超绝的道呢? 泉水干了,鱼就一同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湿润,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与其赞美尧而非议桀,不如忘却两者的是是非非而融化于大道。 把船藏在山谷里面,把山藏在深泽之中,可以说是很牢固了,但是夜深人静时造化的大力士还是把它背走了,沉睡的人还丝毫不觉察。把小的东西藏在大的地方是适宜的,但是仍不免于亡失。如果把天下付托给天下,就不会亡失了,这乃是万物常在的真实情形。所以圣人要游于不得亡失的境地而和大道共存。对于老少生死都善于安顺的人,大家尚且效法他,又何况那决定着万物的生成转化的道呢?无所藏而都任之,则与物无不冥,与化无不一。故无外无内,无死无生,体天地而合变化,索所遁而不得矣。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无所藏而都任之”,本来不需要藏,而任其各归本位,无所谓把一切抓住藏起来,“则与物无不冥,与化无不一”,所以与这个宇宙造化合一了。“故无外无内,无死无生,体天地而合变化,索所遁而不得矣。”这与天地合一了,已经了了生死了,那么要跑也跑不掉了。 “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郭象解释庄子的“大情”,就是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归之于空。空是死不掉的,因为空既不生,当然也不死,“此乃常存之大情”,这样叫作永远活着,不生不死。 “非一曲之小意”,这个道理太深了,不是你一点点弯弯曲曲的见解所能懂的。你自认聪明懂了这个道理,其实不容易懂。这个道理就是藏之于空,由于空无所藏,所以不生也不死。现在回过来看《庄子》本文。修道 传道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这个地方是个大问题,就是道家的思想。我们人,最高兴的是有了这个生命。所谓生命,也就是有了这个肉体,这是人的错误认识。生命不是肉体,肉体只是个机械,是生命通过它用一用的,等于这个电灯一样。真的生命那个道不懂,所谓“犯人之形”,我们犯了错误,得了个人形,结果忙死了,一天到晚为它忙,“而犹喜之”,还对这个身体保护喜爱得不得了。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实像人体这么样一个生命,是宇宙造化里的千万亿变化中之一而已,没有什么太可贵的。人的漂亮不及玫瑰花,香味不及兰花,笨不如猪,聪明又不如猴子,没有一样可取的,这个身体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猴子、猪、花、鸟,等等,都是万化里头的一种。但是这个生命的根本,宇宙的那个道,生生不已,万有变化无穷无尽,永远变不完。可是,我们却把人的这个形体看得那么牢,希望永远不变。我们如果认识了这个真生命,知道真生命不是这个身体,那就真得道了,“其为乐可胜计邪”,那个快乐是没有办法估计的。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所以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认这一个肉体,他要得生命那个真谛,得了真谛则“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他同万化并存,那样就跑不掉了,永远存在,这个也就是得了道。再看郭象的注解: 夫圣人游于变化之途,放于日新之流,万物万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遁之哉!夫于生为亡而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 “夫圣人游于变化之途”,得道的人游戏人间,游戏在变化这条路上,这个变化就是造化啦!“放于日新之流”,任其自然,一天一天只有明天,不管今天,这个生命永远万古常新。 “万物万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遁之哉!”所以顺着天地自然法则、道的自然变化而变,不勉强、不抗拒,一切过去的不想找回来,未来的也不抗拒,自然而来,自然而去。那个自然无所逃遁,这个就是道。 “夫于生为亡而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所以得了道的人,看到我们现在的生命,是可怜的,是失败的,所以庄子这一段所说犯人之形,是犯了罪才有这一个人的形体。“于生为亡”,生就是走向死亡,“于死为存”,那个死亡倒是存在;认识了那个死的存在,“则何时而非存哉”!所以我们永远是长生。当然他不是鼓励人家去自杀,这不是普通的死,这是了了这个生死,是得道的人。 下面回到《庄子》本文: 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所以,得了道的才会懂得自己的生命。这本书上“善妖”是用妖怪的“妖”字,古书上是没有“女”字旁的“夭”。夭就是短命,说得了道的人,无论寿命长短,怎么生,怎么死,都无所谓,这是天地自然之理,等于早晚的变化。“人犹效之”,所以人要效法。那么,这一种得道的人“又况万物之所系”,这个就是道体,形而上道的根本。万物都靠这一个道,靠这个功能变化出来。 “而一化之所待乎”,万物的万种变化,就是“一化”,最后的功能只是一个,这一个就是道。也就是说,本体只有一个。那么,这个道怎么修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