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 05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zhǎng于上古/而/不为老。豨xī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tè;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勘坏péi/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chǔ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zhuān xū/得之,以处玄宫;禺yú 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bà ;傅说yuè /得之,以相xiàng 武丁,奄yǎn有天下,乘东维、骑箕jī尾而比于列星。参考译文:道是真实有信验的,没有作为也没有形迹的;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可以心得而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没有天地以前,从古以来就已存在;它产生了鬼神和上帝,产生了天和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先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却不算老。〔狶韦氏得到它,用来整顿天地;伏羲氏得到它,用来调和元气;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日月得到它,永远运行不息;堪坏(山神)得到它,可以掌管昆仑;冯夷(河神)得到它,就可以游于大川;肩吾(山神)得到它,可以主持泰山;黄帝得到它,可以登上云天,颛顼得到它,可以居住玄宫;禺强(北海神,人面鸟形)得到它,可以立于北极;西王母得到它,可以安居少广山上;没有人知道他年代的始终;彭祖得到它,可以上及有虞的时代,下及五伯朝代;传说得到它,可以做武丁的宰相,包有天下(死后成为天上的星宿),乘驾着东维星和箕尾星,而和众星并列。〕庄子大宗师05解读(一)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这个道讲起来就很麻烦了,所以大家都要找明师传道,找不到的!庄子现在传道了。他说,道是“有情”的,这个情不是感情的情,而是有境界的情;道是“有信”的,有征候的,有他的境界,做一步功夫,明白一步,就有一步的象征出来。但是“无为”,你愈去做功夫,离开道愈远;愈是心境清净,愈空灵,就是愈接近无为。虽然是无为的,又是“无形”的,如果说无为无形是空的,看不见,可是你真能够心性修养到看不见的话,嘿!空就有空的一步一步的境界,一步一步的征候,一步一步的功夫。关于这个功夫,庄子前面讲“心斋”时已经讲过了。 孔子也透露过了,孔子只讲原则,是说读书的功夫,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们小的时候开玩笑说,孔子两个腿不大方便,三十岁才站得起来。“三十而立”是说三十岁才确定了这个道,征信才来。可是由十五岁求学,三十岁建立了这个信念,再加十年的功夫,“四十而不惑”,不怀疑了,四十之前都还在动摇。再加十年,“五十而知天命”,才有点消息了。“六十而耳顺”,哪个人耳朵不顺啊?耳朵都顺的,一边听进来,一边出去。“耳”字古文用作语尾助词,就是“矣”“吧”。“六十而耳顺”,是非善恶合一了。再加十年工夫,“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才可以说得了道。 至于孟子,他是讲四十而不动心,也同孔子讲的四十而不惑差不多。但是孟子传道,讲做功夫说“养吾浩然之气”,怎么浩法呢?他又不讲了,又说“充塞于天地之间”,怎么充塞?一颗原子弹打下来,也做不到充塞于天地之间呀!孟子的真功夫修养是在《尽心篇》,你们诸位回去看,他几步功夫都给你讲完全了。他说“可欲之谓善”,譬如我们在座那么多学佛学道的,信各个宗教的,喜欢到处找庙子,到处找老师,这只能说你是个善人,你对于道有一点追求,这个叫作善。但是你还没有见到道。“有诸己之谓信”,就是《庄子》讲的有情有信,道到身上来了,有消息了。到身上来还不行,身心要充实,“充实之谓美”,那就是孟子讲养气的“睟面盎背”,那是充实之美。再进一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这是拿来注解“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的,但是都有进步征候的道理。其实啊,这几家的道理都是一样,各家的说法不同而已。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这两句很麻烦了,似乎是说,找明师传道没有用。“可传而不可受”,这个很妙,既然可传,为什么不可以受啊?千万不要被庄子的文字弄迷糊了,道当然可传!代代相传承是有的,但是不要有一个得道的观念。有了道的观念,那已经错了。所谓不可受,理由是有老师传我道这一念,已经违反了无为的观念,违反了无形的观念,所以叫作“可传而不可受”。什么又是“可得而不可见”呢?得到道了,因为是无形无为的嘛,当然不可见。 古人说某人“俨然有道之士”,真是形容得非常好,这个“俨然”等于佛家“如如不动”的那个如。如来,佛学翻得很高明,好像来了,没有来过,也可以翻译成如去呀,那就没有意思了。一般不用如去,用如来,那味道无穷。来而不来,去而不去,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俨然有道之士”,看起来好像有道,但是道不在形象上。“俨然”这两个字用之高明啊,有时候真觉得古人实在聪明,我们没有古人的聪明。那么,他说这个道为什么是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呢? 因为“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明白告诉你,道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菩萨那里,在你自己那里,自己本来有的根。所谓明师传道,不过把他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拿到他的经验,依照去做,你所得的道,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不是他给你的。这不是钞票,钞票是会花掉的,得到道是掉不了的,自本自根这个道,在没有天地万有以前,都永远长存,“自古以固存”。这个才是存在主义,永远存在的,没有天地以前已经存在了,天地宇宙毁灭了以后,还是存在,因为它自本自根固有存在的。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鬼会来迷人,鬼靠什么来迷人呢?就靠这一点灵光,是道的灵光变的。这个“神”字是形容词,不是名词,“神鬼”就是鬼得到一点灵光就变灵了,变成灵鬼了。不然就是个笨鬼,没有得道的鬼是笨鬼。神帝,这个帝君得了道才可以做神帝,他一定要有这个道,所以这个道“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句话是老子观念的发挥,老子讲过道德,所谓“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是上古的名称,我们读了《庄子》,再看孔子著《易经系辞》,可见太极这个名称,也非孔子所创,也非庄子所创,而是上古留下这么一个名词。这个代表宇宙初生那个极点,就有那么一个东西,名称叫太极。至于“无极”呢,是我们中国文化后来的人所造的,太极上面又加它一个无极。据说列子是老子的徒孙,在他《列子》这本书上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共创了四个名词。原先这个太极就是最初的东西,所以这个道称为太极,等于现在讲物理那个动能,初动的那一下。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自己没有认为自己高。“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六极”就是六合,指空间的、东、南、西、北、上、下。中国过去对于宇宙只用六合来形容,秦汉以后加了两方,成为八方。所谓“八方风雨会中州”,这是康有为很有名的对联。到了佛学入中国,又加成为十方世界。所谓十方,就是东、南、西、北加上四个角,再加上下,就是十方。所以庄子说,在六极之下,有形的宇宙下面,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天地还没有之前,道已经是永远长存的了。 “长于上古而不老”,这个上古是无始以来,非常非常古老。但是,道无所谓老,这四句形容道的高深久长。《大宗师》这一段,差不多到了精彩结论的地方了。你看庄子乱扯一顿,看起来像乱扯,把老祖宗的神话都拿来讲一讲。这些人在世间、社会上做完了功德,做完了好事,治好了国家,最后走了,得道了,不生不死,这是上古的人。后世差一层的,得了道的,就当宰相。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傅说是上古殷王高宗的名宰相,也是得了道的,“奄有天下”,因此一统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据说傅说功成名遂身退,死了以后上天,称为星宿之神。这一段是庄子引证,说这些人都是得道的。庄子煞费苦心,宣传宗教,他在那里宣传他的道,叫完了以后,他引出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