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应帝王 04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 “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 壶子。壶子曰:“吾/乡xiàng/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ní桓 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 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 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 已。” 壶子曰:“乡xiàng/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yí,不知/其 谁何,因/以为/弟tuí 靡mǐ,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cuàn,食sì豕shǐ如食sì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参考译文: 第二天,列子又邀季咸来看壶子。季咸出来对列子说:“你的先生精神恍惚不定,我无从给他看相。等他心神安宁的时候,我再来给他相面。”列子进去,告诉壶子。壶子说:“我刚才显示给他看的是没有朕兆可见的太虚境界,他看到我气度持平的机兆。鲸鱼盘旋之处成为深渊,止水之处成为深渊,流水之处成为深渊。渊有九种,我给他看的只有三种。你再请他来看看。” 第二天,又邀了季咸来看壶子。季咸还没有站定,就不能自控地逃走了。壶子说:“追上他!”列子追赶不上。回来告诉壶子说:“不见踪影了,不知去向了,我追不上他。” 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万象俱空的境界〕未曾出示我的根本大道。我和他随顺应变,他捉摸不定,如草遇风披靡,如水随波逐流,所以就逃去了。” 列子这才知道自己没有学到什么,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替他妻子烧饭、喂猪就像侍候人一般。对于事物无所偏私,弃浮华而复归真朴,安然静默地以其身独立于世,在纷纭的世界中持守真朴,终身如此。庄子应帝王04解读(二)列子闭门修行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列子本来对于老师壶子有点怀疑,认为三个头白磕了,红包也白给了,很想离师别抱,另外投师而去。现在壶子表示了这三关,这也等于禅宗的三关。这三个境界一显,道理一说,列子心中想糟了,原来老师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学到!所以心中很难过。这不是灰心,那就是惭愧也加不上了,觉得自己窝囊透了,等于白跟老师那么多年!干脆不玩聪明了,回家去,老老实实闭关三年,给太太当下男去,就是什么都听太太的。所以说,世界上怕老婆的第一等人就是从列子开始的。回去给太太煮饭,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电饭锅啦!什么都没有,很辛苦,他就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做家务。 这是代表规规矩矩做一个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道。如果说,我不会做饭,要想办法学会做,不会做衣服,那你就要想办法学会。人嘛,活到老就是这一些,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列子三年做到什么呢?“食豕如食人”,无论吃肉,吃豆腐,吃菜,都是一样的,味道没有分别了,他吃到猪肉都觉得像吃人肉一样,很难过,所以他当然吃素了嘛!否则他学了三年,吃猪肉都觉得吃人肉一样,他干脆再过一年要去吃人了,不是比以前还更糟糕吗?所以是荦的、素的没有分别了。学道最难是男女饮食,列子对饮食没有分别了,当然对男女也没有分别了,给太太做下男也无所谓,人人一切平等,不然自己觉得大丈夫,那个威风也没有了。 《应帝王》就在这里,入世就在这个地方。这里头是应帝王啊!上面说得天花乱坠,但是有很多好的道理,形而上的道,修养的道,都有。你说《应帝王》在哪里?他没有给我们下结论,其实结论就在这里。庄子所表达的,要有得道的境界,先从《逍遥游》开始,他把这个道形容得那么大,天都装不下,虚空都装不下。庄子吹牛之大,大得像水牛、黄牛的皮都包不住的。讲到那个小,说得连影子都找不到。他道也讲了,怎么修养也讲了,最后是《大宗师》,但要道成功了才是大宗师!你当大师也好,大法师也好,都要救世救人,成了佛也要度众生,度众生就要入世。入世怎么样度人呢?就是庄子这里所说的,规规矩矩做一个人。下面告诉你入世的道理,也就是应帝王。列子回家给太太煮饭,“于事无与亲”,这是应帝王第一个秘诀,入世的秘诀。有道之士到这个世界做人做事,做任何事都是无与亲,不亲。不亲是什么?就是佛学里的不执着,不抓得很牢。该做生意就去做,人生应该做的就去做,做完了,行云流水,游戏人间。一切善事都做,做完了不执着,不抓得很牢。对自己生命更不要抓得很牢。年纪大了,总有一天再见,再见就再见,没有什么关系,一切听其自然,万事不执着,这样才能够入世。 “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佛家讲不执着,讲无我,庄子讲无与亲,孔子也是一样啊!孔子同佛的说法相同。孔子说“毋意”,就是不要主观。“毋必”,不要必然。“毋固”,不要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不要只有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的四大法门,等于佛在《金刚经》上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以我看来,这三位老师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因为都差不多呀! 再说“雕琢复朴”,我们的人生都在雕琢这两个字上,一般的人生都在雕琢。人生下来本来很朴素自然的,后天的环境教育种种的影响,把自己雕琢了,刻上许多花纹,要变成这样那样。以修道的立场来看,许多后天的知识,一概都没有用,这是对形而上道的立场来讲。所以人的生命本来很长,结果变成短命!活一百年已经认为很了不起了。活不长的原因,是把自己雕琢坏了。雕琢就是花样。我们的学问知识,今天讲《庄子》听《庄子》,都是我们的花样。人的花样太多了,什么庄子、老子,又是唯识唯心,都是雕琢,都不对。把雕琢去掉,恢复到父母刚刚生的那个本来才对。老庄只讲到父母生以后,他不像佛法禅宗,提到了父母未生以前,要追究未生之前,那会把你找死了,人也找疯了。 老庄不愿意这样,再不雕琢你了,只讲父母既生以后,刚生下来那个婴儿冥然无知的状态。婴儿是无知吗?他是全知全能!那个是朴实的境界。所以,老庄要把雕琢去掉,恢复朴实的境界。 “块然独以其形立。”块然是个形容,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一块肉嘛!骨头架子上很多的肉,并且又挂了些花样,叫作心、肝、脾、肺、肾,脸上也雕琢起来,刻了眼睛耳朵,反正都被雕琢了。我们要恢复到原来的一个人。块然,就是这一个,独以其形立,活着就是活着。我们许多哲学的问题,到庄子都没有用了,对学问,对什么人生观啦,没有什么叫观的,人生就叫作人生。有一次在学校里讲哲学,同学给我出一个题目“人生以什么为目的”,要我去讲。我常常做冒昧的事,都不准备,因为准备很痛苦,自己要雕琢。等一上了讲台,我说这个题目出错了,人生以什么为目的?什么叫目的?今天我们大家来,诸位的目的来捧场,凑热闹,听《庄子》,我的目的在吹这个庄子,好听一点叫作讲《庄子》,这是一个目的。如果我们问你当时来投胎的时候,是以什么目的来的?谁也没有目的啊!所以,这个题目错了。我说这个题目的本身就是答案,人生以什么为目的?人生以人生为目的,这就很好了嘛!这也讲完了,本来就是如此,这就是庄子块然独以其形立的道理。人生就是以人生为目的。如果你说人生应该如何如何,唉!你又来雕琢了嘛,不要雕琢吧。人生就以人生为目的,很快活的。既无欢喜亦无悲,这就好了。 “纷而封哉”,他说人不懂这个道理,不晓得人生就是人生,不晓得块然独以其形立。人家骂你好蠢,蠢跟聪明本来差不多嘛!也没有关系,你聪明也不过是吃饭,我笨一点也是吃饭。而且,笨人比聪明人还好一点,免得生胃病,也不会得神经病,所以何必纷纭呢。都是自己找些烦恼纷扰。一纷扰,找些雕琢东西,“纷而封哉”,自己把自己封闭了。关到一个范围里去了,封闭了。“一以是终。”所以自己不要加上烦恼,不要雕琢纷纭,不要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固定的形态。我们把固定的形态,叫作人格,自己不要把自己画成一个格格,归到一个范围里。 如果说没有人格,那就乱来吗?更不能乱来!乱来就更纷了嘛!更混乱了。所谓善者不可为,恶事更不做,因为恶是更乱了。所以恶给自己的烦恼损害,比善还要厉害,雕琢得也更为厉害。懂了这个道理,善不可为,恶业更不能为。所以不可以纷而封,一以是终,就是一以贯之,开始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人生以人生为目的,就是这样,开始如此,始终无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