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阳明学及阳明后学的研究
主讲:吴震教授
时间:2016年3月16日19:00
地点:“珞珈山-空中杏坛”微信群
主持:詹良水 张翅飞
吴震教授简介:
1957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博士。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阳明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理事、上海儒学会理事、日本东洋大学国际哲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源了圆国际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 东亚儒学、朱子学、阳明学及阳明后学、明清劝善运动。 主要著有: 《聂豹·罗洪先评传》《阳明后学研究》《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罗汝芳评传》《泰州学派研究》 《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传习录〉精读》《颜茂猷思想研究》《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文集》等; 主编: 《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东亚的王权与政治思想》《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等。
讲座资料:
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演讲!吴老师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如何看待今天的阳明学热;二是近代中国的阳明学;三、关于阳明后学的研究。当代阳明学首先在近代东亚产生影响,如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思想上就可归功于阳明心学,阳明学作为行动哲学,直指日本当时政府,对日本社会的革命思潮亦影响甚大。在日本存在两种阳明学,一种是左翼阳明学,一种是右翼的阳明学。日本阳明学主要是行动哲学、革命哲学,而学术学理非其关注重点。日本阳明学的发展对孙中山、蒋介石等影响大,从而也给中国很大的影响。蒋介石由于时代原因,继承孙中山的知行说,并将阳明学归结为革命运动的力行哲学。在台湾阳明学也一直受到关注,如张君劢、徐复观等新儒家就有阳明心学的背景。80年代,大陆阳明学逐渐兴起,阳明学真正受到关注是在21世纪,阳明学著作出版很火热,在网上也有很多阳明学习小组。当代中国出现阳明学热原因何在?可能与社会转型期思想动荡,诚信缺失有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仅仅经济的发展难以解决!而阳明心学讲求人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要求人发掘自我良知,挺立主体精神。阳明良知学的精神要求公是非、同好恶,具有超越学术领域的普世性价值,可满足现代人发现心灵真我,安顿精神的需要。而作为当今阳明学研究,阳明后学的研究。一般有两个途径:一者思想家个案研究;二者,思想问题的研究。在这些问题中,吴老师主要对良知现成说和无善无恶说等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良知现成论主要有二义:1、当下现实的存在的圆满性,2、致良知工夫重在当下性。而无善无恶说则是阳明代表性思想四句教的第一句。(四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吴老师认为四句教不是阳明后学分化的原因。无善无恶乃对良知心体的描述,是超越经验伦理学善恶层面的,是讲心之本体的超越绝对义,非虚无之无。顾宪成等人批无善无恶可引起人走向虚无、或放荡之途,其实只是社会功用层面的批判,没完全理解阳明四句教哲理内涵。真的心学信奉者其实是很严格的道德主义者。最后对阳明后学研究的展望:我们需要理性的态度,开放多元的精神,人文的关怀精神等等!再次感谢吴老师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