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么样就可以治理政事呢?”
孔子回答说:“尊崇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又问:“五种美德是些什么呢?”
孔子说:“君子给百姓以好处,而没有无谓的耗费。合理的让百姓劳动,而不会招致抱怨。追求仁义而不追求财色。安泰矜持而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接着问:“给百姓以好处,而没有无谓的耗费,具体是怎样的呢?”
孔子回答说:“按着百姓所需要的地方给予他们好处,这不也是给予好处而没有无谓的耗费吗?选择合适的劳动,再让合适的人去做,又有谁会抱怨呢?追求仁义而得到了仁义,又怎么会贪求财色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也是安泰矜持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又继续追问:“四种恶政具体指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平时不教化百姓,而等百姓犯罪后只是杀戮,这是残酷不仁的。不加申诫却希望百姓能够做好,是急躁的。刚开始懈怠,后面突然限制期限,这是贼害百姓的做法。平分物品给百姓,却在分发时吝啬小气,这是小官做事的风格,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
【注释】
1.子张:孔子弟子,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2.何如斯:怎么样就(能够)……
3.屏:除去,排除。
4.惠:本义是“仁爱”,这里指给百姓好处。
5.欲而不贪:皇侃《论语义疏》中解释说“欲仁义者为廉,欲财色者为贪。”
6.泰:安泰矜持。
7.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8.虐:这里指残酷不仁。
9.暴:急躁的。
10.贼:指贼害百姓。
11.致期:限制时间。
12.犹之与人:(将物品)平均分给别人。
13.出纳:泛指支出和收进,这里只有支出的意思。
14.有司:古代对管事的人的称呼,职务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