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路上的浙商②|杭叉集团:智能制造之路

复兴路上的浙商②|杭叉集团:智能制造之路

2017-09-09    06'10''

主播: FM949923

67 4

介绍: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值此之际,《浙商》全媒体特推出“复兴路上的浙商”大型系列报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浙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做出的贡献,扮演的角色,取得的经验,既是对过去复兴航船上沿岸风景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吹响的号角。   今天推出第二篇《杭叉集团:智能制造之路》。   立秋之后的浙江临安经济开发区,气温比盛夏稍稍凉了一些。杭叉集团大门外,十几辆重型卡车在此静候,等待装运叉车出厂;大门内,各个生产车间整齐划一,色彩鲜亮的崭新叉车整装待发,各式各样的零部件摆放有序……这个面积六百余亩的大厂气势不凡。   多年以来,杭叉集团产销量名列行业前茅,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叉车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国最大叉车出口基地。 杭叉集团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之路,就是其六十一年建厂史的复兴之路。 1搭载“云”的智能叉车   公开资料显示,杭叉集团总资产48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53.7亿。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比去同期增加32%。   杭叉集团很舍得在研发上投入。2016年度,杭叉全年研发投入2.10亿元,主要用于产品升级换代、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的研究创新。   在技术研发领域,杭叉集团的头衔每一项都是响当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市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高效的研发体系以及雄厚的研发实力,支持杭叉产品在国内外同行中保持领先优势。   例如,杭叉于2016年11月份推出的X系列叉车,以三个行业唯一著称:唯一1-10吨全系列搭载高压共轨技术发动机的内燃叉车产品;在行业普遍施行的12个月或2000小时质保的基础上,唯一承诺拥有18个月或3000小时超长质保期的叉车;唯一搭载了云智能车辆管理系统的叉车。   该系列叉车所搭载的云智能车辆管理系统,能将叉车使用数据自动传回后台管理系统,有零件坏了,系统会提示,并显示故障点,帮助客户实现远程保养和维修。如此一来,客户无需因为叉车故障而长时间停工。 “杭叉X系列叉车与普通叉车比,就像智能手机与老式手机的区别。”杭叉集团董秘陈赛民如此向《浙商》记者打着比喻。这一智能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该系列虽然叉车价格比普通叉车高40%左右,但销量可观,2017年上半年该系列叉车销量突破千台。 2“机器换人”就是这样牛   产品的智能化背后,是杭叉集团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杭叉集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运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构建杭叉数字工厂平台,以及时获取产品生产现场实时数据信息,保证产品制造全过程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在杭叉集团生产车间,齐整整的叉车半成品旁边,是一组组的机械臂,它们将完成一系列焊接、喷涂等工作。   杭叉集团拥有装配流水线8条、专业油漆涂装流水线4条、叉车自动检测线5条和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智能装配设备、激光切割机、机械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   先进的机器人设备及数控加工设备为零部件的制造提供了质量保证,进口的装配拧紧设备等及信息化纠错集成系统能保证产品品质一致性与稳定。   “叉车的组装,每个螺丝钉所需的扭力都不同,通过计算机程序设定,机器人可以精准实现。”陈赛民说。   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的使用,也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陈赛民介绍,“机器换人”前,杭叉集团有生产工人约800名,如今,生产工人数降至约600人。   现在车间苦、脏、累的岗位已由机器人代替。比如焊接流水线,以前需要10名焊工的活,现在由1名焊工加1名辅工即可完成;再如喷涂工序,现在2台机器人实现了过去5名工人的效率。   有智能制造作为支撑,杭叉集团的产品丰富多样,成为“物料搬运设备超市”。目前,集团已形成1-48吨内燃叉车、0.75-16吨电动叉车、集装箱正面吊、集装箱空箱车、内燃牵引车、电动牵引车、电动仓储车辆、智能工业车辆以及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等全系列、多品种的产品结构。   陈赛民表示,杭叉集团不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工业车辆产品,同时还是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不断践行‘中国制造2025’,帮助客户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杭叉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