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周五】千古物语-庄燕丹

【第七周周五】千古物语-庄燕丹

2016-11-27    07'00''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104 1

介绍:
BGM:赵海洋-《梅花三弄》钢琴版 后期:吴升池 编辑:赵泓夫 历史渊源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流传。大家好,这里是荔枝FM957117晓升心韵广播站,我是播音员庄燕丹。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千古物语》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的古琴。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一、简介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二、演化 古琴作为中国器乐艺术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 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 三、历史故事——惊世才华刺、蔡文姬 蔡文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 知识渊博, 通音律.她6岁辨弦的故事, 曾在民间广为传颂。据说蔡邕弹琴时无意将一根琴弦弹断,年仅六岁的蔡文姬立刻做出是第一弦的判断。蔡邕十分惊讶,又故意将第四弦弹断,结构蔡文姬的回答依然准确无误。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 文姬从此便进一步投入到勤学苦练中, 后來真的成了七弦琴高手。令人惋惜的是,才华惊人的蔡文姬成年以后命运却是诸多坎坷。东汉末年政治动乱。不久, 匈奴大举入侵中原, 文姬不幸被掠到北国, 在大草原上熬过了几度春秋。她思念故国亲人, 总是用深沉的七弦琴音排遣内心的忧郁。后來曹操当上了汉丞相, 想让她继续整理其父亲生前没有完成的古文典籍,他用重金从匈奴赎回了文姬。蔡文姬在回归途中, 创作了悲切深沉的《胡笳十八拍》, 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流芳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