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国家宝藏—周奕彤

【第一周】国家宝藏—周奕彤

2022-03-11    10'35''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244 0

介绍:
编辑员:陈文萍 后期员:郑欣婷 BGM:《一个人的星空》——马路通 末尾曲:《南半球与北海道》——范倪Liu 你不一定要逆风翻盘,但请一定向阳而生,你知道吗?梦想就是梦里想做的事,醒来后努力去实现,所谓的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大家好,这里是心韵广播。我是播音员周奕彤,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国家宝藏》。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青花瓷。 一、历史沿革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是源于中国、遍行也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起源于唐代是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Al20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十分精美,且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元代青花瓷开辟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青花的纹饰具有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的特点,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公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要纹饰题材多种多样,其整体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这也使得景德镇一跃成为了中世纪制瓷业的中心。 明代青花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其中以永乐、宣德期间的青花最为有名,明代青花在青花瓷品种中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清代的青花瓷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将青花瓷发展到了极致。康熙年间的青花造型多样,工艺精致.色泽青翠,且青花能分多层,多则九层,少则五层。乾降年间的青花发展到了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纹饰较雍正时多样,总体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到了嘉庆年间青花开始走下坡,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光绪年间青花瓷虽一度中兴,仿康熙青花水平较高,但胎体偏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因此逐见衰退,在无法延续之前的盛势。 二、文物特征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青花顾名思义,收藏界把以金属钴为单一呈色剂在白釉底色上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俗称为青花瓷青花有时并不是单一呈色,还与其他彩色相配,如同一器物上有红有兰,则被称为青花釉里红,此外还有青花五彩,青花加彩等。 三、评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始创于唐代,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永不磨灭,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从普通百姓到宫廷贵族,从文人墨客到国外友人,都可以通过青花瓷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国民瓷器”——青花瓷在历史的传承发展与中西的碰撞交流中,愈发地凸显出其作为中国传统瓷器艺术的文化底蕴与内涵。 青花瓷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寓意着喜庆、进取、庄重以及吉祥,是儒家文化积极入世思想的一个自然体现。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以上就是今天的《国家宝藏》的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周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