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周】《星•印记》—林希扬

【第十四周】《星•印记》—林希扬

2023-02-18    13'08''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250 2

介绍:
编辑员:周佳希 后期员:郑铵圻 BGM:《樱花树下(钢琴)》——-轻音乐馆 末尾曲:《过去未来.PLUS》——刘瑞琦 要学会维持你的快乐,不断地感恩,不断地将脸朝向有光的地方。时间长了,你自然学会了和喜悦相处的诀窍。希望你一站出来,就让人能从你身上看到生命的光彩。大家好,欢迎收听心韵广播。我是播音员林希扬,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星·印记》。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鲁迅。 一、名人简介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在《新青年》上第一次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深感光用医并不能彻底救***,弃医从文,希望用以改变******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文学。同年回***,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名人经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乳房》、《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当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左翼作家联盟和中******权保障同盟,反抗*********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族魂”。他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他从日本归***,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三、评价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性、***情、***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今天的《星·印记》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林希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