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流文溢彩》—林静

【第十五周】《流文溢彩》—林静

2023-02-18    12'50''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280 4

介绍:
编辑员:周佳希 后期员:柯玉桢 BGM:《E8r 钢琴曲》眼泪 Tears ———E8r 末尾曲:变废为宝———薛之谦 如果,面对岁月狰狞与和善的重叠,我们终究是无法避及的老去,那么,何不就暂且给自己一处安逸,拈花,结草,煮字,弄墨,时光的村落里温良着情意,总有一天,我们还是会找回遗失的足迹,不辜负,不疏离,只低低的取悦万物生长的清喜,以及河川静怡的美丽。大家好,欢迎收听心韵广播,我是播音员林静。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流文溢彩》,今天为大家***绍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一、作者生平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代表著作有《雪朝》、《踪迹》、《背影》等。 二、作品***绍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朱自清先生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统治的社会的黑暗和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例如“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到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憩”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三、书评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抒情散文。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想投身革命,却有太多的顾虑和犹豫;他选择了逃避,却又在矛盾中挣扎。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著名的《荷塘月色》。文章更多的是把感情寄托于景色中。例如,这是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是路寂寞还是人寂寞,不言而喻。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写景中隐约透着淡淡的忧愁和压抑。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虽然是热闹,却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绵绵的愁绪。 以上就是今天的《流文溢彩》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