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周】《谈古追今》—翁悦妮

【第二十三周】《谈古追今》—翁悦妮

2023-04-09    09'45''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1338 5

介绍:
编辑员:胡敏如 后期员:柯玉祯 BGM:《心愿》——一束 末尾曲:《Sunroof》——Nicky Youre/Dazy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大家好,这里是晓升心韵广播站,我是播音员翁悦妮,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谈古追今》,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一、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后来,晋升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先后讨伐了刘武周、王世充等军阀,为建立唐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人物经历 历史上,与李世民相关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从手下谋士的意见,在玄武门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一网打尽。后来,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开明。李世民登基后,在处理政事问题上悉心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贞观年间,因为李世民虚心纳谏,劝课农桑等措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内外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治理边疆问题上,李世民设立安西四镇,保障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李世民开启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643年开始,唐太宗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身体唐太宗决定从国外引进药石服用,朝中大臣们为了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向他推荐了印度的一名术士。公元649年,为唐太宗炼制的丹药已经完成,崔敦礼捧着丹药前去给病重的唐太宗服用。依照术士的要求,唐太宗服用了三个月的丹药。随后,唐太宗身感不适,召来御医诊治,病情较之前更为严重,因服用大量的丹药导致中毒暴疾。两个月后,唐太宗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三、评价 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 ”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 ”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 李世民——这是一位绝无仅有的帝王,峥嵘岁月里,他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守护域内百姓,四海归附时,他大行王道,虚怀纳谏,偃武修文,又以其极高的个人禀赋,攻书法,富文词,一手开创百家争鸣的文坛春晓。虽然,玄武门的千年争议,至今仍未平息,虽然,晚年的太宗,也曾因居功骄逸,连年远征而备受诟病,但其彪炳日月的历史功绩,仍应被后世永远铭记。 以上就是今天的《追古谈今》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翁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