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特辑】 言叶花厅——周翊然

【寒假特辑】 言叶花厅——周翊然

2020-02-25    10'56''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522 3

介绍:
编辑员:郑丹宜 后期员:郑绵君 BGM:《君は明日になって》-杉卉先生 末尾曲:《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郭顶/Rachael Yamagata 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大家好,这里是晓升心韵广播站,我是播音员周翊然。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言叶花厅》。为大家介绍的是蔷薇。 一、简介 蔷薇花通常特指多花蔷薇,为蔷薇科落叶小灌木野蔷薇的花朵。是一种蔓藤爬篱笆的小花,耐寒。喜光花木,需充足阳光。花色以粉红、白居多,自古就是佳花名卉。产自中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日本、朝鲜亦有少量分布。在家居的美化与药用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另外,蔷薇也可以泛指蔷薇属的全部物种,包括现代月季杂交种。 二、发展历史 蔷薇有2000年栽培历史,据记载中国在汉代就开始种植,至南北朝时已经大面积种植。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蔷薇,是在六千万年以前从亚洲传播开去的,这可以从蔷薇的化石来证明。早先在北美洲发现的它的叶片化石是渐新世的化石距今已有四千万年以上,然后近年在中国抚顺地区发现的蔷薇叶片化石属始新时期,要比北美发现的化石早1500万年左右,因而可以说蔷薇的故乡在亚洲,在中国。中国栽培蔷薇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在夏朝之前就有栽培蔷薇的传说。有关蔷薇科植物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距今3000-2500年前西周至春秋时期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周南·何彼矣》中有:“何彼襛矣?唐棣之华”的诗句诗中将出嫁公主比做唐棣花。《小雅·棠棣》中有:“棠棣之华,鄂棣之华、鄂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即将棠棣比做兄弟间的和睦相处。至西汉时方始有蔷薇属植物的记录。根据文献证明,在汉武帝时代,上林苑中栽培有蔷薇。根据《贾氏说林》记载:汉武帝与丽娟在园中赏花,时蔷薇始开,态若含笑。汉武帝叹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问:“笑可买乎?”武帝说:“可。”丽娟便取黄金百斤,作为买笑钱,以尽武帝一日之欢。“买笑花”从此便成了蔷薇的别称。至唐朝,蔷薇已成为一种广泛栽培的观赏花卉。唐《平泉草木记》载“己未岁得会稽之百叶蔷薇,又得稽山之重台蔷薇。”唐朝(618-905)年间,蔷薇栽培更为普遍,如李白、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有咏蔷薇的诗篇。李德裕《平泉草木记》中记载:“已末岁得会稽之百叶蔷薇,又得稽山之重台蔷薇”,说明这些重瓣蔷薇是由今浙江一带移到北方的。北宋时,宋祁著《益部方物略记》,最早提到了蔷薇属中的月季花。据载罗马人也很早就栽培蔷薇,在他们的绘画、装饰、雕塑中就有不少以蔷薇为题材的作品,他们还以蔷薇为原料来提取香料。法国拿破仑一世的皇后约瑟芬爱蔷薇成癖,在她的生活环境中总也离不开蔷薇,因而在法国,蔷薇受到特别重视。 三、生活习性 蔷薇喜阳光,亦耐半阴,较耐寒,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通畅的土壤中则生长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长。不耐水湿,忌积水。新株定植时要施入腐熟有机肥。霜植后头一二年可于每年深秋开沟施一次基肥,以利生长和开花。萌蘖性强,耐修剪,抗污染。可采用春播或秋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春播。蔷薇果实采收一般于9-10月份进行,采后的蔷薇果实要低温冷藏保存,为第2年春播作好准备。蔷薇种子剥取一般在播种前进行,人工或采用机器将种子剥去出来后将种子用清水冲洗,洗净后置于室内或荫蔽处晾干,待种子干燥后即可播种。如不能立即进行播种,可置于冷冻室内短时间冷藏,但切勿过于干燥使种子完全脱水,否则将会影响播种后种子发芽。 以上是今天《言叶花厅》的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周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