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茶话东坡

杯茶话东坡

2020-04-09    08'03''

主播: 春暖花开🐰🍔

247 2

介绍:
杯茶话东坡 作者 孟璟 春至人间四月天,正是品茶好时节。春风荡漾,吹绿了茶山;春雨淅沥,浸润了茶园;春花秀丽,装扮了茶乡。 多日困顿家中,百无聊赖之际,家乡的朋友用微信传来几张茶农炒茶、制茶的照片,满屏生机勃勃的绿意令人顿时精神一振,仿佛隔着手机屏幕就能闻到茶叶的清香。对呀,快去买今年上市的新茶尝尝鲜吧,好一解身心之乏。 于是择一好日,正襟危坐,洗杯更盏,泡上一壶好茶,轻抿一口,望向窗外,阳光正暖。 神游间,思绪仿佛轻飘到绿意葱嵘、云雾缭绕的大苏山中,忽然想起鼎鼎大名的苏东坡。一千多年前,他曾在贬谪黄州途中游览大苏山净居寺,并留下了“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的诗句。历史的见证,就留在现净居寺残存的房屋中,一块明代嘉靖年间的断碑上。苏轼将大苏山亲切地称为“吾家山”,在这儿吟诗作文,品茶会友,曾与好友黄庭坚共同游览佛教天台宗祖庭净居寺。此时距离受“乌台诗案”牵连、贬谪黄州已有四年,苏轼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却因仕途失意而备受身心煎熬。在依依惜别、前路茫然的时候,他似乎把大苏山看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宋仁宗嘉佑五年,苏轼凭借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出了破纪录的成绩,名动京城。进士及第后,奉旨到凤翔县做官,踏出了仕途第一步,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岂料形势随后发生了戏剧性转折,被贬官至黄州儋州等地,开启了颠沛、失意的人生。在命运多舛的人生困境中,苏轼早已锤炼出了强悍、理性而又豁达通透的心灵。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他都可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在他的一生中,做诗作文、书法绘画都堪称一绝,在儒释道等学术理论上也造诣匪浅,在为官和做人上都能够自得其乐,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文化遗产。 苏东坡爱喝茶,留下了颇多以茶会友的诗句,充满了各种细节趣味。比如这首《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把月夜下汲水煮茶的细节刻画得惟妙惟肖,如临其境。 一片小小叶子,在热水中升腾翻转,酝酿出甘苦交织的口感,仿佛人生的浮沉尽在杯中。 苏轼善处逆境,宠辱不惊,在特殊的环境中造就了伟大的人格。用百转千回的人生经历,酝酿出一杯上等好茶。只有经历了风雨、见过了世面的人,才能品出其中微妙的醇香与沁人心脾的回甘。 信阳毛尖是信阳茶类的佼佼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茶圣”陆羽便在《茶经》中写道:“淮南茶光州上;义阳郡(今信阳浉河、平桥一带)、舒州(今安徽舒城)次;寿州(今安徽寿县)下;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又下。”层叠的梯田,葱郁的茶山,朦胧的云雾,是茶树最喜欢的生长条件。茶农们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和代代传承的炒茶工艺,才造就了信阳毛尖“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味。 信阳毛尖作为家乡名片,早已香飘海外。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人们真正需要的,恐怕不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茶与茶背后的故事,将被赋予更多精神文化内涵,在历史的冲洗中,成为经典,成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