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火把
沛然
一说到火把,很多人们会立刻联想到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诸多少数民族中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竖火把、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和跳火把等形式,祭天地、祭祖先、驱邪恶,祈求家庭繁荣昌盛和社会和谐安定。
对他们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
然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在我的心目中,也始终燃烧着一个,像西南少数民族“火把节”那样的火把,它就是“元宵节”晚上,放灯以后的玩火。
记忆中,“元宵节”的主题和少数民族的“火把节”类似,也是祭祖先、祭天地、驱邪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等。
但是,两者在形式上却有较大的差别。在我的家乡主要是制作各种不同的油灯,用来照亮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包括人的耳、鼻、口、眼,也称作七窍。油灯的材质多数是白萝卜和胡萝卜的,也有大白菜根的。条件好一点的也蒸制十二生肖的面灯,用以代表不同的月份。并从灯花燃烧的形状上,来预判当年的年景。
在家里到处照完以后,还要把灯送到墓地上,去慰籍逝去的亲人。墓地上,摇曳明亮的灯火,与祟影般的“gui火”(磷火)相伴;思念和灵魂在阴阳间交融。
最后才是孩童们期盼已久的“玩火”环节。只见人人都带着火种和各种式样的个“火把”。所谓的“火把”,其实是各种废弃的日常生活用品。有秃头的扫帚把,有用高粱秸秆制成的残缺的旧锅盖,还有废旧的麻绳头和簸箕等可燃物。将其点燃后,在空旷而又寒冷的麦田里,跳跃舞动。一会儿跑来跑去好像奔腾的火龙;一会儿又抡起胳膊形成旋转的火环;有时又分散开去,犹如天女散花般撒向田野………
熊熊的火焰如翻腾的云,似跃动的波;尽情的欢腾,无拘的跳跃;今年伴着圆圆的月,明年迎着白白的雪。欢声笑语催动着刺骨的空气,一次次鼓动着人的耳膜,传来幸福和喜悦。 年的味道和氛围再一次达到了高峰,过年的帷幕也由此而降落。
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火把节”隆重热烈依旧。而我心中的“火把”,却如同飘落的残叶,湮灭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
但愿社会前进的步伐和谐一点,稳妥一些。抖落身上的尘埃,留住生机的绿叶;向着温暖的阳光,汲取生命的营养。走的远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一直到达遥远而又理想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