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创世纪》记载,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第一天创造了光,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如是描述上帝的这一神迹:“上帝说:‘要有光’;顷刻间就从
深渊中跳出了灵光……”有了光,也就有了与之相对的黑暗
而哥特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生于黑暗却又讽刺着黑暗,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可贵
20 世纪80年代初,一股新哥特文化运动渐渐在英国兴起并被大众所关注。音乐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一种脱胎于70年代末PUNK/POST PUNK音乐的新音乐形式出现
,后来被公众称之为“哥特”。它流行于英国的“异教徒”(这里特指不信英国国教的人)当中,具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敌视正统性道德和宗教信仰;歌颂黑暗,
人性的阴暗面和死亡的美丽;音乐上尽管含有电声效果和舞蹈节拍(在进化后的某些分支中),但整体沉缓、忧郁、沮丧而病态;强调小调和声,空旷、单调的旋律和
递缓的节奏;形象上,乐队和乐迷都将死亡上升为一种审美观念:蕾丝花边衬衣,黑色皮革衣裤,黑色眼影,苍白的化妆油彩,维多利亚式造型,中世纪服饰,宗教服饰
暗色的金属皮革,束缚、悲情、压抑的吸血鬼故事,婉转泣诉般的声音在黑暗中有如咆哮......
统统成为了“哥特人”的最爱。很难为哥特音乐的诞生确定一个具体日期,因为在70年代末大量英国乐队涉及到了这一黑暗领域。Joy Division,The Cure,Siouxsie等
他们那带有新浪潮和黑暗流行色彩的音乐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哥特人”。但唯一可以明确的是英伦新哥特运动最为“标志性”的事件是英国乐队Bauhaus在1979年推出了单曲
Bela Lugosi´s Dead。(Bela Lugosi是著名的扮演吸血鬼的电影演员,他79年去世)。从此哥特音乐一发不可收拾,Bauhaus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支公众意义上的
“哥特”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更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同其他所有的音乐、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样,它不需要你一定要欣赏并投身于此,
但它应该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
许多哥特音乐其实是种心灵的洗礼,黑暗变得光明,超脱阳光下的自我,学会醒悟,学会献身,并得到内心的宽恕。就好像阴暗本身其实是种巨大的宽恕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