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33】终结《公众舆论》!看看你的精彩评论

【听书共读33】终结《公众舆论》!看看你的精彩评论

2017-02-27    08'06''

主播: 觅游考研

1172 80

介绍:
【听书共读33】终结《公众舆论》!看看你的精彩评论 《公众舆论》这本书结束啦,如果从新传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脉络很清晰,只是知识点比较分散。 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回头翻一翻,想一想,把这本书梳理出系统的线索,记住大致的框架。 以下是飞飞提取的大致脉络: 人们在获取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时会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真正地认识客观世界,只能根据表层信息进行脑补想象。从客观来说,这些信息往往受到很多噪音的干扰,而且信息本身也不可能完美的表达。从主观来说,人们自己并不是“接受”信息,而是通过偏见、成见和喜好来“诠释”信息。 接下来讲述了民主政治的内容,民众未必能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兴趣”,也容易受到各种象征和情感的支配。但舆论从总体上来讲可以对权力形成约束,监督权力的流向。  书中进一步论述了当时存在的舆论形式,报纸和媒体不是公正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可能会被财阀控制,可能会被民众控制,媒体为了盈利,为了生存,往往会竭尽所能讨好受众,迎合受众的兴趣爱好。媒体报道的舆论,看似声势浩大,却很可能不是民众真实意见的表达,而是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夸大的某个部分言论。 最后,书中探讨了情报机构,舆论是困难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绝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李普曼认为需要有一个独立于任何机构之外的情报部门,掌握客观情报信息,解决公众事务时诉诸舆论,更要诉诸理性。 李普曼重要观点扩展: 拟态环境 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观点分享: @大黑啤 网络上也有很多舆论导向,缺乏理性的思考,人云亦云,有人带节奏就有人跟潮流。值得思考的是“问问自己是如何了解到那些使你产生了自己看法的事实的,实际上是谁看到、听到、感到、想到、说到了使你有了看法的事物?他又被允许看到了多少?”事件和讨论事件的舆论间仍存在距离 @乐君 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消息的传播时快时慢,只要信以为真,就很容易以为那是环境本身。所以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了解这个世界。就像盲人摸象,如果对一件事了解得不全面,就很容易摸到大象的一条腿就以为这就是大象。人们酷爱推测,这一事实足以证明 他们的虚拟环境,世界在他们内心形成的图像,是他们思想、感情和行为中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样的人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 喜欢的话:1.我们在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 2.机会越是清晰可见,就越是应当自觉地把握机会。 @Vivi 未来是最容易让人们产生错觉的时间。对于完成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会因为不恰当的感觉而估计错误。在汇聚公众舆论的时候,要挑选恰当的样板,必须进行总结与概括。 实际的空间、时间、数量、关联、压力,无人理睬。前景与背景以及行动的尺度,统统被成见省略和冻结。 @小太阳要放光芒 1.我们在想象很美好的未来的时候常常会犹豫,会推测,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与现实的契合度有多少。2.我们对一个人以及一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舆论以及他人的评价来认识的,所以我们认识到的并非是真实的,而是自己的主观图景。3.我们对公众人物的认识并非是全面的,而是通过他的自我构建认识的。其实每个人都会虚构个性,是因为我们想要展示美好的一面给大家。比如朋友圈中我们从来不会发自己的丑照。 最喜欢的话: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件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情感。 @一只小小鸟 1.报纸报道着许多超出我们自身经验的事情,但也报道我们有所经验的事情,而我们经常是根据报纸对待后者的态度来决定对报纸的好恶,以及是信任它还是拒绝它。2.有些报纸也是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编辑的:读者希望读到与自己有关的东西。侠客岛主笔刘少华曾经在锵锵三人行里坦言,2016年侠客岛在同类微信公号的关注度占据99.2%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剩下的那0.8%。因为人们最热衷的新闻是明星娱乐八卦和大爷大妈认为能活200岁的养生八卦等。即使数据并不能全盘界定一些情况,但也或多或少反应了人们的喜好。这对媒体既是有利可图的机会,也是一种警告,过于感性内容传播将会使得舆论引导难以走上理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