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216)
宋龍淵
常德章第二十八(5/5)
●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
此三句,因大道之機用,有隱有顯,所以有雌雄、白黑、榮辱。雌雄、白黑、榮辱,用之於世,猶如樸散而爲器一般。樸者,渾全之木也。未散之先,可大可小,可曲可直,可長可短,可方可圓,無施而不可也。既散之後,器之大者,不能小;器之小者,不能大。器之曲者,不能直;器之直者,不能曲。器之長者,不能短;器之短者,不能長。器之圓者,不能方;器之方者,不能圓。欲其返本還樸,萬萬不能矣。大道若廢,與此一樣。經言正欲保其不散,使天下還淳返樸之深意耳。 —— 故曰“樸散則爲器“。凡天地間有作爲者,無非器也。上文所謂雌雄、白黑、榮辱,在天下用之,即爲器;若聖人用之,非器也,又謂之官長者也。公而無私,謂之官;主宰萬物,謂之長。官長即是以天下之至公,公於天下;以天下之共宰,宰于天下。聖人以大道爲官長之體,以雌雄、白黑、榮辱、知守,爲官長之用。 —— 故曰“聖人用之,則爲官長“。大制之聖人,如此官之於天下,如此長之於天下,則天下自然“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天下自然“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天下自然“常德乃足,複歸於樸“也。歸於樸,即是歸於道;歸於道,則天下與道爲一;與道爲一,雌雄兩忘,白黑一致,榮辱同觀,如此則太樸之道,不勉而自至矣。所以大制天下者,不離於道;不離於道,即是不割之義。割者,離也,害也。假如離於道,必至以小害大,以末喪本;梏(gù)于形器之小,執于有爲之私矣。 —— 故曰“大制不割“。聖人化天下,皆是無爲而爲,不離于道,不事作用。如庖(páo)丁之解牛,操刀遊刃恢恢乎,無事而已。
(原文“有雌雄“→“有雌有雄“)
(原文“復歸於樸“→“復歸於大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