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心理舒适区
我们应该多大程度涉入别人的生活?我们要维护多广的人脉关系?
我们应该和哪些人深交?我们要花多少时间独处,多少时间和他人相处?
每个人都会问自己这些问题,维持一定的人际距离对我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至关重要。对很多人来说,只要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跟别人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会感到不舒服。
对疏远的恐惧
作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我们绝大数人都喜欢亲密关系。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时,当面对需要独立运作的事就会彷徨、退缩。一旦我们对自主独立持犹疑态度时,就可能采用拖延策略。
1.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同事吗?在一个团队里,他们干劲十足,满脑子新奇创意,做事干净利落。而他们的私人生活或者个人事情却完全是一团糟,他们做什么事都喜欢有人在场。当你感到没办法独自行动,同时又不好意思请求帮助时,就会陷入拖延的境地。
2. 力争第二。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第一,这完全可以理解,当你对一个人的生活没有信心时,脱离当前关系意味着失去原有的支持、指导和庇护。
3. 紧急呼救。你有过这种想法吗:只要等得够久,麻烦够大,总会有人来帮我解决这些问题。独立承担意味着失去他人的关心,紧急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亲密关系的体现。
4. 重温旧情
有时候,拖延是为了帮你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重现旧时光来缓和你的孤独感。
5. 忠实的伙伴
因为拖延,你做任何其他事时都会想着还有事情没有做完,这是一个负担。但是它同时也提醒着你那些没有完成也放不下的事情,让你感觉不那么孤独。
用拖延来换取心理舒适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鼓励关系双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发展和成长,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才是一段良好而可靠的关系。
第六部分、拖延时钟
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
每个人对时间的流逝都有独特的感觉,它不可量化,无从比较,这就是“主观时间”。主观时间有一个变体就是“事件时间”,指围绕事件来定位时间感。比如“看完这篇文章再睡觉”、“下雨之后才出的门”都是事件时间。
将主观时间(或事件时间)跟钟表客观时间整合一起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挑战。每个人的主观时间都是千差万别的,有很多因素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受。
坚持遵行主观时间,会让你与周围的人冲突不断,也造成了你的拖延。试着理解他人时间概念上的不同,达成某种妥协,而不是万事都按自己的时间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协作,减少拖延。拖延是一个信号,它牵扯着你回头看,你可以学着借鉴过去,收放自如地变换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放下心理包袱,尽可能去充实地生活。
第七部分、拖延的生物性基础
1. 压力对人的影响
压力降临的时候,我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一种生物反应机制,我们的身体需要时间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这个紧张的竞争社会,我们时时都会压力重重:与同事争执、还款到期、季度考评,慢性压力会破坏我们的神经。拖延产生压力,而压力又会影响我们做事,进而导致拖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2. 生物节奏
自身的生物节奏会影响你的表现,比如有的人早上非常清醒,办事效率极高,有的人却是天生的夜猫子,深夜才能专注投入。女性的月经周期和男性睾丸激素变化同样有影响。了解自己的生物节奏有助于和身体和谐共处,比如你的最佳状态是晚上,早上工作就容易让你拖延。
3. 睡眠
睡眠不足有一些典型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无精打采以及拖延。经常睡眠不足会加重你的拖延倾向,试着困了打个小盹儿,晚上早点睡觉。
还有一些疾病因素会引发拖延症,定期的体检有助于找到原因。无论你在经历怎样的拖延,希望你以更加仔细和敬畏的心态爱惜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