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峰 朗读《每天学习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好家长》

胡奇峰 朗读《每天学习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好家长》

2019-12-27    19'41''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2435 17

介绍:
每天学习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好家长 文:zxs 点评:郑委老师 朗读:胡奇峰 博文类别:平台文章 发布时间:2019.12.29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很多家长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看了一些,专家的课也听了不少,但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对于怎样教育好孩子,还是迷茫困惑。(郑委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是家长们普遍问的问题!) 首先,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体会到在学习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困惑原因还是出自学习者。大多数家长都是在自己孩子出了问题时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开始学习的(郑委老师:关键点!如果不出问题就开始学会规避很多问题,哎~,但这样的家长太少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郑委老师:关键点!学习的目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解决孩子问题!) 孩子出现问题,如果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引起的,问题在家长,是家长缺少家教知识,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所以学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付孩子,而是要改变自己。大家都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其次,孩子问题的出现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已经累积、潜伏了好长时间,在什么时候爆发只是个必然中的偶然。最近通过学习,更能深刻感觉到这一点。我们成人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大多都有早年家庭影响的影子。记得有位心理学家在讲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从哪里错的还要从哪里改,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能缩短这个过程,但不会减少环节。还有,纠正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要比培养新的难上好多倍。因此,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教育上是注定要失败的。(郑委老师:这句话应该镌刻在每一位想通过“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孩子”的“学习型家长”的笔记本扉页上!) 另外,任何的理论和经验都是来自实践中个案的总结,不是万能的定理公式,是不能套用的。如果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去套用学到的知识,则会感慨“知识失灵”。知识本来就是无用的,如果不能科学合理运用的话。(郑委老师:能讲的都是共性,能做的都是个性,每个家庭和孩子的问题都是个性的,如果把共性运用在个性上,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只想学习方法的家长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在方法之前是“观念”、“信念”、“原则”的注入,在方法之后是“应用”,也就是行动;然后是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和坚持。) 最后,孩子的改变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过程,我们看不到并不一定是没有起变化。(郑委老师:给我的启发:孩子的自我教育是一个类似于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正如买回家的香蕉,从生到熟,要经历一个内部的化学质变的过程。我们对着香蕉说再多的“熟吧!熟吧!快熟吧!”,也只能说说而已,最后还得由香蕉内部起作用。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宽松的自我教育的环境。) 怎样才能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管用呢? 1 要把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作为学习的目的。(郑委老师:就是改变自己为核心目的) 一位母亲对我说:我感谢我的孩子,在伴随他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的映照下,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孩子身上放大了我的问题,也提示了我很多正面问题和改善自己的方式。我在教育他,更是在教育自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这一点,我也有很深刻的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家庭教育之前,自我感觉懂得许多教育理论,但学习家庭教育后,反思以前教育孩子的经历,感觉到很多的过错。 人的智慧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感悟,二是反思。我们要通过学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教育者对自己过错的反思态度会极大地影响被教育者。 我感觉,作为家长,如果能做到两点,教育孩子就不会烦恼。首先是做好自己,同时要尊重规律。(郑委老师: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无痕,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只做好自己,通过行动带动别人,让别人学习你,根本不用讲道理;当你感动和打动对方时,爱就产生了,力量就产生了。)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做好自己,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学习科学艺术的方法,任何问题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 养孩子就像种庄稼,庄稼长得不好,农民总是会想是水浇多了还是少了,肥料不足还是过了,地太硬了还是太松了,单单不会埋怨庄稼。教育孩子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想呢?(郑委老师:孩子出了问题,你不应该去想“庄稼有问题”,你应该思考“农民”有种庄稼的水平吗?给的精神“肥料”充足了吗?庄稼的种植“环境”出问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