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情】杨万里

【华夏风情】杨万里

2015-11-04    09'00''

主播: 860957

18 2

介绍:
杨万里 “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一代师宗杨万里以其诗文才学、清节品质为后人仰慕,传颂至今。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福)嗜爱读书,常忍受饥寒仍不忘购置书籍,十年内藏书数千卷。受其父影响,杨万里自幼读书勤奋,锲而不舍,广师博学,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高中进士后,杨万里于赣州任司户参军,后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曾三次拜谒终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方得接见,张浚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终身服膺其教,遂将其书房命名为“诚斋”,以明己志。后其调至临安,谒见枢密使,上政论《千虑策》 《千虑策》分“君道”“国势”等,共计30篇,总结前朝历史教训,批驳朝廷腐败无能,提出振国兴邦之策。面对中原沦丧,杨万里叹道“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及符离战败,其论曰“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同时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将国家命运系之于民,并斥责官吏压榨百姓之恶行。 后杨万里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值大旱,其上任后,见百姓多因欠租入狱,然官库依然亏空,便深知为群吏盘剥所致,遂下令释放百姓,减其税额、宽其期限。不出一月,欠税竟全部交清。其初次尝试不扰民之政,政绩颇丰。待其入京任职,又上书力劝光宗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几经周折,杨万里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其上书谏阻,得罪宰臣。后谢病自免,回归吉水。宁宗即位后,召杨万里赴京,其辞谢不往,自此幽闭,与世相绝。 杨万里视官宦富贵如敝展,在京为官时,仅备下归乡所用之物,锁于箱中;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沉重,“日日若促装”待发者。此番作为与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成鲜明对照。其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余钱万缉,却弃于官库,一文不取。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诗人徐矶之句“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为其清贫一生真实写照。 纵观其政治生涯,杨万里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除《千虑策》之外,其一再进谏,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又反对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守而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得最终胜利。其为人清直,个性刚褊,针砭时弊,立朝刚正,然朝廷昏暗、佞臣当道,因而始终不得大用。孝宗曾贬其曰“直不中律”,而光宗则称其“也有性气”。 杨万里于诗歌方面亦贡献卓著,曾豪言“笔下何知有前辈”并非虚谈。其不肯傍人篱下,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杼”,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创造出“诚斋体”。风格诙谐,极有思致,“流转圆美”、“活泼刺底”尤其为人称道。“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情致深婉,语言通俗浅近、自然活泼。 其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之雄健奔逸,亦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之清新细腻,“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则唱出国家不幸之无奈,其爱国伤时之作不似陆游奔放直露,以深沉愤郁见多,如“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一句,便实写煎茶雅兴,暗叹国土沦丧之羞愤沉痛。 杨万里晚年居家十四载,终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后追谥“文节”。“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仕途之志、政坛之屈、诗文之才、爱国之心皆葬于三更冷月,清辉不散,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