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杨莹散文
贾平凹
杨莹是个很纯正的人,她心里没有阴暗的东西,也没有偏执、狂躁的东西,更没有浮华、伪作的东西。她这么多年坚持写作,开始起点并不高,但她一直在学习在实践,一步步在前进。我越来越信奉作者的品格对作品的品格的影响和统一。大高尚的人或许能写出好文章,大枭雄的人也可能写出好文章,大正大邪都可能干大事情,但是如果说是小奸小善的,或者庸俗的、小聪明的,我觉得那肯定写不好,即便有一点才华,也只能越往后越暴露自己的“小”来,因为任何文章都是作者的自供书。
杨莹是个很阳光的人,这点我非常欣赏。这个时**满了许多偏见,当我们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或一部作品时,正像台湾戏剧大师、《暗恋桃花源》的导演赖声川所说的,凡没有进电影院就对这个导演或某个演员有
了偏见,那么,他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就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看自己的偏见。那么,我不带任何偏见,虽然我和杨莹是几十年前就认识,作为一个同行、一个读者,我谈谈对杨莹散文的看法。
杨莹早期的散文是清新的,优美的,但她继承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传统,当然也不能说是杨朔那个时候的,但是起码是包括杨朔在内的解放以后的散文,总的来说还是写得比较浅显的,因为她生活阅历比较简单,所以从选材到写法,触动社会的东西不多。但是随着社会阅历、人生经验的积累,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散文发生了悄然但是巨大的变化。题材还是写她身边的那些生活,写的还是自己内心的体验,但视野开阔了,写出了生命中的某些东西,而且写得真切,笔法也老辣,作品就很有质感了。尤其是在《花儿日记》里面,当时就令我刮目相看,可以说,这本书出来以后,一个真正的散文家的形象就由此产生了。
新时期以来小说界比较庞杂,淘汰率特别大,这不是坏事,说明小说界的革命程度比较大。而散文界的状况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作家,大家还都知道,这不一定是件好事,说明散文界革命程度比较小。陕西应该说是散文大省,但是如何突破呢?除了坚持自己的特点外,应该要寻找到自己的出路。
有人说杨莹是“小资”作家,我觉得她不完全属于这一类别。目前“小资”写作在散文界似乎特别风行,而“小资”作家最受推崇的就是张爱玲。张爱玲是个比较清高的人,因为她是旧家庭出来的,但是她专门写 世俗的东西,想把世俗变得高贵,挖掘人性里那种冷漠和苍凉,再加上其独特的想象力,所以她写出了那个时代里个体生命的体验。我觉得杨莹以后在写作中也要写世俗的生活,这种世俗的生活不仅仅是文化女性的那种生活,写表面很世俗但骨子里很高贵的那种东西,在想象力和细腻化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东北有一个女作家叫格致,我看过她几本书,发现她是以小说笔法来写散文的,写得特别质朴,就像把行书当草书写或把草书当行书来写。在一般人理解,写草书就写得快,实际上真正写草书的大家是把草书当行书写,写得特别慢,行书反倒写得快。就是说,如果把坏人当好人写或把好人当坏人写,这样反个笔法来写可能更好,围绕一个格局,就产生一个浑然感,也产生一个开阔感。女性写作必然要带女性的特质,但写作不要有意识认为自己是女性。总之,杨莹没有故作深沉,写了许多年,没有油滑的感觉,没有矫情,没有玩世不恭的文风,也没有刻意去写观念,因为刻意去写观念就是越写越精细但越写境界越小。她的状态是自在发展的状态,我觉得非常好,所以我认为,杨莹还有提升的空间,会写出更好的作品。
这是一个同行真挚的期待和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