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月:实相的本质
2.14 “一切都是好的。”
头脑本身无法理解这句话,这真的是一个关于对生活感受的宣言,超出头脑的范畴。必须有一种直觉的理解力。在那种状态中有一种可以感受到的圆满,但无法用语言解释。一切都是好的。没错,事实就是如此。然而,对那些正在经历痛苦的人复述这个真理,是愚蠢且欠缺考虑的。了悟之人所拥有的这种一切皆好的感受,是没有合乎逻辑的理由的。那个领悟就在那里,那个领悟的本质是情感上的,而非心智上的。若要认识大我,就要首先认识到作为生命本质的善。
2.15 “我从不改变,环境在改变。”
你在一岁和十八岁时所拥有的觉知与你现在所拥有的觉知是完全相同的。你就是那纯粹又无限的觉知。当毫无疑问地知晓这一点时,你就不受环境变迁的影响了。一切不真实的、一切幻相都在改变。这一刻的“我”与下一刻的“我”是不同的。在人格之中有多重不同的“我”存在,它们受环境变迁的刺激,以一直在改变的模式出现并消减。它们全都是以作为独立个体的“我”这个虚假观念为基础的;这个“我”被称作小我。小我作为人格的焦点,一天又一天持续着,但它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信念或假设。只有持续不断的觉知之背景,才是真正永久存在的。
2.16 “或善或恶,每一个人都是我自己。”
关于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个人都有一套观念,但这些观念在实相中没有基础。然而,无论你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多么“不好”,你都可以确定,那个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好的。那个人可能是一名谋杀者,但他只是在做他被迫去做的事,事实上,他没有“做”任何事。圣人可能祝福你,并给予你真知,但他也没有“做”任何事。神圣的力量同等地给予所有人过去行为的果实。错误的行为与正确的行为,都必定结出它们的果实。甚至了悟之人都必须在身心之中体验已展开行为(宿业)的后果。
这些永恒不变的法则适用于“个人”这一幻相层面,但它们并不适用于大我。在梦中时,善行与恶行看似真实,但当我醒来,我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做。类似地,我梦中的好角色和坏角色都是我自己。
2.17 “终极实相既非知识,亦非无知。”
马哈拉吉经常使用“终极实相”这个短语,而非仅仅“实相”二字,以表明人的真实本性是超越知识,也超越无知的。吉纳内萨瓦尔在《长生之体验》中写道:
火焰,在让樟脑湮灭的过程中,
也在湮灭自身。
知识,在摧毁无知的过程中,
发生着同样的事。
一旦大我的真知到来,无知的黑暗就不再存在。“我是身体和头脑” 的虚假认知,就被“我是祂——实相” 的认知所替代。然而,那份认知并不是实相本身。知识只可能是关于某些事物的,事物变成了认知的对象(客体)。这永远不可能对大我而发生,大我是永远超越客体化的,所以也超越了认知。
“大我真知”这个短语并非准确无误,因为大我不可能被认知。它真正的意思是,存在这样一种真知,即:人是,且一直是终极实相。每一名求道者都必定会走到这一步。从大师那里获得的真知,可以带你走到门边,但你必须自己走进去,接管房子的所有权。然后,就没有必要说“我就是祂,我就是梵”(这是认知)。你待在自己家里——你的大我中,不费吹灰之力。
2.18 “不要试图寻找实相,要去回忆它,因为它一直都在。”
在马哈拉吉所教导的 “道路”上,理解力真的是一切。绝对没有什么要去获取的,因为你一直已经是你的大我——终极实相。试图寻找实相,就像一个人走进警察局,报警说丢了他自己。那个说“我迷失了”的人即是祂。大我不需要记起祂自己,大我也不可能忘记祂自己。头脑记忆并遗忘,但你不是头脑。真正的你一直都在;你只需要去认出祂。你就是那个观者,你就是那个寻求者。有一首中文诗:
一个笨蛋拿着一盏点燃的灯笼出去寻找火。
他本可以早点煮饭,
若他知道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