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成为了什么

没有人成为了什么

2022-11-20    14'13''

主播: 太傻接引官

85 0

介绍:
第二章   二月:实相的本质   2.25 “你,你自己,是轻松的。”   在《罗摩衍那》的故事中,罗摩(在每一个人里面运作的那一位)在消灭了恶魔罗波那(Ravana,小我)之后,夺回了他的妻子悉多(Sita,平静),回到阿约提亚(Ayodhya,轻松)城,他的家。自然状态是不费力的(轻松的)。那就是“自然”的含义——做一个没有压力且不紧张的人。大我是轻松自在的,因为它根本不参与世界的游戏。大我真知把一种轻松感带给头脑,在努力寻找大我之后,这是一种极大的解脱。小我的不断要求消失了,心灵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知道必须做的事情现在已经完成了。   2.26 “如果你想成为什么,这是小我的特征,你会一直处于一种状态。(如果你)什么都不是,实相存留。”   无论何处,都没有“个人”存在。没有人成为了什么。那个错误的假设“我是某个人,我必须成为什么”是小我的本质。那个想要成为什么的人,是谁?要有“成为什么”的观念,必须首先有这样一个观念:世界是真实的,作为“我”可以存在或成为什么的基础。像这样生活,就是生活在无知的状态中。这就像深深地陷入梦中,并挣扎着达成某一个特定的结果,只是一醒来就发现什么都不存在。   “什么都不是”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安住于你的真实本性中,不要让头脑向外追求俗世的目标。在长长的人生之梦之前、期间和之后,实相依旧。即使现在,你都是“那”。   2.27 “屏幕从不会说,哦,他们展示了一张不好的图片,我是不会展示的。”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上帝创造了一个如此痛苦的世界?” 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有一个智能(intelligence)“负责”整场演出,因此,祂也要对所发生的一切负责。你不会在《奥义书》或吠檀多不二论的教导中找到这个观点。但你确实找到了正面的肯定,那就是免于痛苦的自由是可以找到的,事实上,这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它也非常清楚地指出,只有认识到我们的真实本性是不生且不死的,才能找到自由。   认为世界不应受苦的观念,来自于对身体的认同。因为身体是趋乐避苦的,所以无知的头脑简单地在它的思考中反映了这些对立面。它在错觉下苦苦地工作,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努力,世界就能变得完美。但是,当它认识到身体是无常之物,仿佛出现在梦中的事物一样,它就不可能再想像从它的行为中会产生真实的效果。如果你在梦中杀了某个人,你会在醒来时不得不接受审判吗?屏幕要为发生在影片中的暴力负责吗?同样地,上帝为整出戏剧提供了力量或生命力,但对其中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没有责任。   2.28 “实相与已经出现的世界无关。”   只要你把世界当真,它就必定是混乱和困难的。你可以说失败是注定的。在物质或世俗之物中,不可能找到快乐。这样的努力终究是徒劳的。迟早,每个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办法必定完全存在于另一个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真理的追寻者。有些人知道这一点,并有意识地遵循一条灵性道路,而其他人仍然处于幻灭的过程之中。   所有的探寻和求道者所达到的不同层面的理解力,都在这个封闭的系统——“盒子”——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个盒子被称作世界。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相信世界为真的信念维持着世界。求道者对自身实相的信念,以及他或她必须做些什么来逃避的想法,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把他们牢牢地锁在盒子里。实相本身不受这个封闭系统内所发生之事的影响。   2.29 “在最终的实相中,没有什么需要理解的。”   在通向解脱的道路上,理解实相的本质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讽刺的是,当解脱到来时,领悟到的是:没有什么需要理解的。你就是实相,纯粹而简单,即使片刻,也不会有无知让你另有所思。哪里有理解的必要?实相如是;它是不证自明的。存在的是一体性,所以不存在要去理解什么的“个人”,没有理解的对象,也没有理解的体验。当你是一名求道者,理解力的成长和深化是自然的,不过,当对实相的“最终领悟”到来时,理解力本身就被视作不真实,因为它是属于头脑的。
上一期: 我一直是自由的
下一期: 一切只是一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