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月:知识与无知
4.12 “怀疑即无知,别无其他。”
具有确定无疑的自我认知是了悟之人的特征,但只要你尚且是一名求道者,你就不可能带着绝对的确信知道你是谁。因此,你会产生怀疑,比如“我怎么可能是实相呢?”事实上,怀疑不是别的什么,只不过是缺乏关于“我是谁”的认知。因此,缺乏自我认知是一个关于无知的定义。在通向自我认知(即大我真知)的道路上,怀疑是你所穿越之地的本质。
4.13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祂。”
你所拥有的知识不是“你的”知识。你就是知识本身,而且你不拥有任何关于事实或事物的知识。大师所给予的“真正的”知识,具有破除认同身体的用途,让你意识到你是遍在意识,是“祂”。你就是祂,通过做你自己而认识你自己。然后,你就可以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祂。”所有其他的知识都是虚假的,也最多只有暂时的用处。
4.14 “当我想要更多的东西时,我已经忘记了我自己。”
为什么我们想要一些事物?因为我们认为那会让我们快乐。为什么我们那样想?因为忘记了:我们已经是快乐本身,快乐和圆满是我们作为实相的真实本性。在这里使用“忘记”这个词看起来很奇怪,因为实相似乎从未被人知晓。然而,这不是真的。你确实一直都知道你的真实本性,因为你就是那个实相。忘却意味着无知。只要无知尚存,它就作为面纱而起作用,让实相不被知晓。你拥有的所有快乐与充实的时刻,都因化身为小我的无知暂时消失而成为可能。你自然地寻找着更多这种体验,直到,最终,你逐渐领悟到它们背后的实相。然后,与“那”同在,你就满足了。
4.15 “做事,做任何事,不伤害,但不要忘了你自己。”
如果你是一出戏剧中的演员,你会去做那个角色要做的一切,但你不会忘记你自己,并把自己与角色混淆。在剧中,你可能杀人或遇害,但你仍然知道你的妻子或丈夫正安睡在家中的床上。马哈拉吉的这句话并不是劝诫人们做出某种努力,在“活在当下”的意义上“记住你自己”。可以被记住或遗忘的任何事都不可能是真实的。这确实只是一个关于业瑜伽的陈述,就像《薄伽梵歌》中所写的那些一样。作为一名求道者,当做出行动时,如果记得神圣力量正在为你做所有的事,你就会发展出奉献精神,而小我也会变得微弱。然后,你就会明白,一直都是那力量在行动,从来就没有“做者”。
4.16 “实相没有责任(或义务)。”
电力对于它为之提供能量的电器没有责任(或义务)。人对上帝的责任和义务可能有许多观点,但这些只是一厢情愿的结果。人类的上帝经常有着一张人类的脸,有着人类的特征和人类的缺点。人们期待着这样的上帝——祂会通过满足信徒们的欲望而纵容他们。事实上,上帝没有责任(或义务)。伟大的信仰可能会产生神圣的异象,但正是信仰的力量产生了异象,而不是上帝有义务来回应。力量仍然是力量。祂让一切发生,但祂不参与这出戏。
4.17 “我只是一个念头,而念头是错的。”
了悟大我或开悟,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事,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发生的事就是错误的观念离去。那个错误的观念是什么?那就是,有人的存在,人需要获取一些事物。灵性探寻随着领悟到不存在需要开悟的人而终结。“我”,正在探寻的这个人,只是一个念头。所有基于那个幻相的念头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我”指的是被寻找的那一位。正是大我自始至终都在寻找祂自己。现在,祂知道自己是主体。
4.18 “你必须超越零。你必须超越空间。”
仅仅无念不会让你进入实相。念头是精微身,而无念是因果身,它是一种纯粹无知或零的状态。当无念时,你仅仅是不知道任何事。你并不自知。这与深度睡眠是同样的。因果身就像充满客体的世界和大我之间的一道鸿沟。你必须超越零,超越空间,认识到大我。空间比物体更精微,因为它渗透着它们。然而,你,作为纯粹觉知,比空间更精微。你渗透着空间。你觉察到空间。空间出现在你的觉知中。
当认识到,你甚至是觉知零与空间——在其中什么都没有——的那一位时,你就到达了因果身。因果身的特征是,意识是不证自明的。它因其自身的光明而闪耀。这种状态在《曼都卡奥义书》(Mandukya Upanishad)中有描述,书中称之为第四态,因为它超越了醒、梦和深睡三态。
第四态,大我,是奥姆(OM),这不可分割的音节。这个音节无以言表,超越头脑。在其中,多重宇宙消失。它是至善者——独一无二。任何知晓奥姆——大我——之人,都会变成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