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月:知识与无知
4.19 “从念头中出离,然后你就可以了解实相。”
真实存在(真我),是超越念头层面的,也超越无念的层面。冥想对于达成这个领悟是非常有用的。在冥想中,使用大师给予的梵咒,你可以穿越念头之海,抵达因果身的平静港湾。从这里,距离到达真我之彼岸仅有一步之遥。通过冥想,对于真实存在的最初领悟和体验是以一种有意识的方式到来的。这让念头变得更清晰,如此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你自己能更好地从念头之中出离。
4.20 “要明白:大我是快乐的根源,小我是不快乐的根源。”
这是最不寻常、最令人费解的讽刺——你自己就是快乐本身,然而,你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你在外面寻找它。你天生即是快乐本身,即是终极快乐——一种永不改变、永不减少的喜悦和圆满。如果知道这一点的话,你还想要别的什么吗?然而,即使真诚的求道者也无法接受,这快乐已经属于他们。他们对最终的了悟持续抱有怀疑的态度。通常,小我会承担责任,仿佛小我是一个强大的恶魔,拥有它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意志。没错,小我是不快乐的根源,但你只是通过相信它的力量,就给它赋予了更加强大的力量。事实上,它没有力量。它是一个虚假的上帝、虚假的“我”,诞生于对实相的无知。实相是真正的“我”——你所知道的、作为真实存在和快乐本身的那个存在。
4.21 “真知应该增长,这样它才能明白‘我自己是错误的’。”
大师所给予的真知将会带领你超越所有的念头,如果你容许的话。首先,那真知必须增长。这就意味着,它改变着你关于“你是谁”的观点。在真知之道(智慧瑜伽)上,头脑变得越来越巨大,这样,你就可以理解“我即是一切。”与此同时,你明白:你不是自己所想像的这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造物。那种认为自己是一个无力的、注定要死去的个体之观念,是小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4.22 “认知是一场疾病。”
实相不是知者。无论认知存在与否,大我都存在。认知意味着对存在的觉察。在人类的身体中,它意味着“我”念的出现。这一认知发生了,正如当你睡着时,梦发生了。认知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法则来了又去,没有人可以控制它。不存在行使控制权的个人,因为个人化存在本身就包含在那份认知中。患此病的人不知道病因。实际上,患者就是疾病的症状!
4.23 “不知道任何事,从知识中出离,那么你一直与自己同在。”
普通的知识属于头脑,也会随着它所依赖的身体的死亡而消失。大我真知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知识。当以普通知识为基础的、虚假的“我”之感臣服时,大我真知就出现了。所留下的是一种不同的知识,一种不根植于头脑的知识,其根基超越头脑。这“纯粹真知”并不与存在本身相分离,也不与纯粹的快乐和圆满相分离。它是存在-意识-喜乐之三位一体中的“意识”面向。纯粹真知或大我真知,意味着安住于大我中,因为在大我及其真知之间没有区别。知晓大我就是成为大我。《大林间奥义书》中说:
梵只能作为真知本身被理解。那知晓梵之人成为了梵!
4.24 “存在-意识-喜乐无所不在。它就是最初的种子。”
吉恩·邓恩(Jean Dunn),室利·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吉(Sri Nisargadatta Maharaj)的弟子,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大我了悟祂自己。”随着大我朝向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方向进化, 整个创造的进程——有着各种各样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生命,是大我力量的表现。这些形态本身有着其天生的渴望——渴望积极的体验,渴望愉悦,渴望快乐。因为大我想要了悟祂自己,所以最终,这些形态全部得以诞生。它们全都倾向于实现最初的种子所固有的终极愿望——存在-意识-喜乐。
在人类之中,大我变得与虚假的“我”之感或小我认同。然后,就有了这样的信念:“我”在为了“我的”利益而寻求快乐。当你变成一名灵性探寻者时,那个幻相仍在,于是你想像“我是一名求道者”,以及“我正在寻求解脱”。当通过大师的恩典,大我了悟实际发生时,就会明白,从未有过任何求道者的存在。一直以来,正是大我在一个纯粹想像的分离游戏中,自己吸引着自己。当这发生时,就个体身心而言,游戏就结束了,于是大我满足地安息于祂自己之中。然而,这个游戏以各种各样其他的形式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