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月:关于小我的“问题”
5.1 “我从未出生。”
如果有问题,就需要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所以,马哈拉吉教导说,你应该首先找出,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可能存在一种不满足感,于是你可以说那就是问题,但问题是,这种不满足是不是因为你从根本上缺乏什么?也许并没有什么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不满足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而引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是不真实的,只是一个表面上的问题;一旦你摒弃了错误的观念,问题就会离去。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确实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个错误的观念就是相信,我们作为个人化实体而出生了,因此必定会死去。只有出生的人才会有死亡的问题。但是,哪里有证据证明真正的你曾经诞生了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谁,或你真正是什么,你怎么能确定这一点呢?为了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确定无疑地知道:你从未出生。
5.2 “不要认为‘为了获得实相,我在做这些事。’你就是祂。”
如果太过努力,或者如果在错误的道路上努力,你可能会为自己制造问题。实际上,没有什么要去获得,因为你已经是大我。我自己的体会是,在我探寻的某个时刻,突然灵光一现:我做出的所有努力——“记得我自己”,“活在当下”以及从对生活环境的执着中出离,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觉得“我”必须去获得一些东西。有一个相当突然的领悟:事实上,正是小我在试图获取实相,也在试图消除它自己!
当这发生时,我进入了一个阶段,在其中,我感觉到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我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努力,但我感到无助。我像这样漂泊了好几年。然后,我遇见了马哈拉吉,他告诉我,我已经是实相,但我还没能接受这一点。这是我的转折点,因为在内心深处,我已经知道,也感觉到:没有什么要去获得。这只是一个承认事实已经如此的问题。在那之后,领悟来得非常迅速。
5.3 “审视头脑。‘你为什么怀疑?’”
怀疑是无知的表现。怀疑出现在头脑中,占据了原本为简单地接受实相而保留的位置。头脑为什么怀疑?除了习惯,还会是什么呢?这个习惯可能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也许是基于许多世的业力——但它仍然只是一个习惯,正如马哈拉吉所说,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对大师有信心,随之而来的恩典是比任何习惯都强大的。
5.4 “头脑总是想像不存在的事物。”
头脑能想像真正存在的东西吗?从一开始,圣徒和圣人们就非常清楚地表示:真实存在的一体大我,不可能以任何方式想像。头脑只是无法触及它。那么,还留下了什么让头脑去想像呢?只有各种短暂而虚无的形式,今天还在,明天就消失了。
5.5 “忘了‘我’,祂就在那儿。”
一旦作为个体“做者”的感觉被释放,就有了平静与放松。实际上,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例如,当你完成一些任务之后,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但它可能没有被如实认出。你的真实本性已经存在,所以要认出它来,这才真正是关键。室利·拉马纳·马哈希说,没有一个人是不了悟大我的,所需要的一切就是摆脱那个想法,即:你还没有了悟。
需要忘记“我”之人,是谁?“我”能忘记它自己吗?小我是不会自杀的。幸运的是,没有必要卷入那种无意义的挣扎。小我真的只是一个念头,或者换一种说法,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它让你相信,接着从实际上感觉到,你是受束缚的。如果你牢牢把握住“我就是祂”的积极思想,将会有助于在早期阶段削弱小我。不过,最终的解决,只有在你明白什么都不可能通过头脑完成的时候,才会成为可能。然后,你匍匐于大师的脚边,让自己完全臣服,并为了(获得)他的恩典而祈祷。
5.6 “束缚和解脱存在于头脑中。”
求道者来到大师面前说:“大师,我变成了一只猫。” 大师回答:“不,你是人类,不是猫。” 于是,求道者当然说:“那样的话,我是怎么变成一只猫的呢?” 大师能说什么呢?没有猫存在。
束缚和解脱就是这样的情况。问题是不真实的,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对于“如何得到解脱”这个问题,不存在正确的答案。因为是基于错误的假设,所以问题本身是无效的。然而,大师通常会考虑到这个事实,即求道者怀有被束缚的信念,于是他会说一些像这样的话:“这是因为无知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