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六月:作为求道者
6.7 “你的习性必须改变,所以修行是有必要的,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你是一名求道者,练习(修行)就是有必要的。“求道者”的一个定义就是,为了发现关于自身的真相而修行的人。改变习性本身并不是目的。改变思维习惯是方法的一部分。我们因对自己真实本性的无知而生,随着头脑本身的发展,对于自己是谁,我们接纳了错误的观点。这个错误的思维习惯必须被改变。这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试图让头脑在一个本身就是头脑产物的世界里更加和谐地运作。如此,修行就是找到我念的根或源头。“‘我’究竟是指什么?”作为这种修行的结果,你也会发现世界是什么。
6.8 “保持被动(不是这,不是那)。”
大我是绝对实相。祂绝不可能不存在。作为你自身的存在,作为你的至爱,大我必须被重新发现,因为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的大我更加亲近你。如果可以明确地说出大我是什么,那么过去那些伟大的大师和圣人们早就已经这么做了。但可以作为指针指向大我的一切,都已经被说过成百上千次了。然而,大我仍然是一个必须由你亲自去解开的谜团。因此,印度的圣人们使用了这个方法——指出什么不是大我(不是这,不是那)。你不是身体,不是头脑,不是认知。可以被感知或构想出的任何事物(一切)都被视作非我,于是最终,当其他一切都被弃置一边时,所剩下的“那”——大我,就可以被认出。
6.9 “执着于实相,于是你就变得真实。”
马哈拉吉经常说,头脑是唯一的(障碍)因子。你已经是实相,所以,(剩下的)只有理解这件事的问题。实际上,整个灵性修行只是关于改变头脑看待事物的方式。这就好像事实和对其的感知是不匹配的,例如光学幻影显示出两种图案模式,但你一次只能看见其中的一种。一旦看见了“另一”种图案,你就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先前没有看见。对你的真实本性无知,就是被困在类似的思维模式中。那个模式与实相并不相应,但你已经习惯了它,以至于你把它当作了真实的事物。
所以,当马哈拉吉说“要执着于实相”时,他是什么意思呢?这只是让头脑转向正确的方向,并保持聚焦于那儿的问题。室利·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吉说过,为了找到你丢失的东西,你必须把它一直记在心里,直到再次找到为止。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因为问题不在于所丢失之物在你之外的某个地方。你知道它就在你的心中。所以你只需要让自己持续专注于实相。然后,你会越来越感觉到,除了最终且完全的了悟,你无法对任何事物感到满足。你开始感觉到,仿佛洗澡水越来越快地旋转进入下水道。小我越少,领悟到来得越快。卡比尔更富有诗意的说法是:
说“您,您”,我就变成了您,
摆脱了我的“我”之感。
现在,无论我的眼睛转向哪里,
我都只看见您。
6.10 “别胆怯。要有一颗大师的心。”
关于马哈拉吉的一件事是,他总是那么鼓舞人心!他希望我们所有人都采取美国人所谓的“能做到”心态。当然,真相是,在最终的分析中,没有人做了任何事,因为不存在“做者”。不过,对于求道者来说,大多数时候这并不是一种有用的态度。最好怀有这样的心态:“我是大师真正的弟子,(通过他的恩典)我可以做到任何事。”如果你有问题,就面对它们;如果小我让你分心,就粉碎它;如果人们不支持你,就让他们下地狱吧!
6.11 “你自己去死吧。你该死。‘我不是这。’”
只要你把自己当作身心,死亡当然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命题。为了消除那份恐惧,你必须达到这样的笃定:真正的你并不是任何可以生或死的事物。那份笃定或了悟,实际上意味着小我的“死亡”;在这一世或其他世中,小我是唯一曾出生过的事物。生活在十六世纪的达杜·达亚尔(Dadu Dayal)有一首诗:
万岁!我的敌人死了,
现在,没有人能踢我了。
我摧毁了我自己,
我就这样继续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