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八月:恩典与领悟
8.21 “了解你的头脑,你就是祂。这就是最终的领悟。”
你可能很容易把大我与思想混淆,尽管它们完全不一样。思想不是你的真实本质。有一个传统的例子:一只红热的铁球,铁具有了火的特性,而火则采用了球的形式。火是大我,而球是思想。只要你把自己当作思想,你就无法真正知晓大我——没有思想形式的大我。大我是无形的,可以没有形式而存在。思想也是形式,不能没有大我而存在。为了了解头脑,必须认识到你是超越头脑的,然后,你就是祂。
8.22 “如果想要了悟,必须抛弃头脑。必须渴望了悟,把你的生命奉献给它,否则是没有用的。”
如果你想把世界看作具有坚实的、客观的真实性,没有人会与你争论。同样地,如果你要把小我当真,也没有人会反对,正如现代心理学所做的那样。没有人会为了寻找“真理”本身的目的而遵循灵性道路,反而是为了寻求个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求道始于你对自己的世界观,特别是对你自己的看法不满意。有些东西缺失了,有些东西不正确,因此,生活不令人满意。一旦感觉到那种匮乏,你就开始渴求真理,超出你对其他事物的渴求。
当遇见大师时,你会确认,你对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你把自己当作了你所不是的某些东西。然后,你明白:必须抛弃小我——头脑。但要如何做呢?小我能摧毁它自己吗?从那时起,你就开始进行一场英雄般的生死搏斗,在这场斗争中,幻相与实相的力量和光明作斗争,以维持其对头脑的控制。它取得胜利的机会就如拉瓦纳人对战罗摩,或考拉瓦人对战主奎师那一样。结果是必然的结论。这场战斗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也可能很快结束,这取决于你有多么渴求最终的领悟,也取决于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是法则——一切都必须付出代价。
8.23 “一旦到达目的地,哪里还有领悟的需要呢?在四十楼,要领悟什么?”
挣扎和努力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有一个目标,还有一个寻找的终点。目标并不涉及获得某个事物,或获取任何不属于你的东西,这一点是真真切切的。但这仍然是一种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旅程的终点就是一种成就。你到达了一个你马上就能认出的目的地。你回到了家。那么,还要去哪里呢?无论你看向哪里,你都在那里。有什么要做的呢?没有“做者”存在。有什么要去理解的呢?没有问题存在。
8.24 “领悟是一件伟大的事,但那份领悟最终是不真实的,因为它只是知道了‘那不存在的’。”
你无法领悟关于大我的任何事,因为你就是那,你无法为了领悟你自己而走到自身之外。领悟必须是关于某个客体的。所以,领悟最终是不真实的。任何客体都会出现又消失,所以,是“不存在的”。在道路上,领悟大师的教导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终极实相中,没有领悟的存在。
8.25 “圣人说,你可以要求任何想要的东西。我可以给你,但你必须拥有接受力。”
基督说:“庄稼丰收了,但工人很少。” 老师并不短缺,但一直都只有很少的人愿意接受教导。同一位大师只有少数几个弟子在同一辈子成为大师,这似乎是正常的。大师已经准备好给出通向最终领悟的知识,但弟子必须准备好接受并吸收它。任何限制都在接收的那一方,而非给予方。弟子必须上调自己的频率,才能够接收大师的信息。
8.26 “你必须理解自己的头脑。头脑是唯一的因素。”
头脑既是了悟大我的手段,也是通向了悟的障碍。因此,马哈拉吉说头脑是唯一的因素。在你自己的头脑之外,没有任何事物阻止你融入你真实本性的平静中。大师正是你自己的大我,是超越头脑的。然而,正是头脑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来自大师的新领悟。当头脑被完美地调整至朝向领悟,头脑本身就变得透明,于是,不再与领悟的源头分离。
8.27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能力或接受力。”
大师可以给予真知,但不是领悟。如果领悟与真知是一样的,你将会仅仅聆听大师的教导就拥有最终的领悟,从而开悟。这不会发生,因为实际上,领悟是真知与你的整个存在的一种结合;也就是说,真知不可能仅仅通过智力就被接受,它必须被心灵也被感官接受。所以,举例来说,当你听到“我就是祂”的观点时,你不仅看到它不可避免的逻辑,同时也感受且感觉到其深刻的情感正确性时,你才会真正接受它。领悟是如此重要,因为只有领悟才有力量从根本上改变头脑,并清除无知的尘埃。
8.28 “慢慢地往前走。慢慢地,人就能到达目的地,为什么不呢?”
龟兔赛跑的古老寓言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缓慢而稳定的进步比不持续的快速进步更好。兔子觉得自己遥遥领先,于是停下来小睡了一会儿。在它睡觉的时候,乌龟从它身边经过,率先跨过了终点线。稳定的压力加上对大师的信心以及谦逊的态度,是增进领悟和战胜小我的最佳方法。
8.29 “想想你自己!不要想别人。除了你没有人存在!”
试图想像别人相对于你进步如何,或者论断别人所做的事,是浪费时间。你无法了解别人,你最终只能把自己的理论投射在他们身上。事实上,把“别人”看作独立的、自主的生命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幻相,只要你以这种方式看待自己,这种幻相就会一直存在。事实上,此刻,你正生活在神圣智慧的水流之中,你就是神圣智慧的水流。那力量就是你的真实本性。实际上,你是你的各种体验的背景,而不是体验本身或体验者。当沉思你自己,并感受到你真正是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唯一的存在,而这个“一”在一切事物之中,也在每一个人里面运作。你知道自己无所不在。当你看见“别人”时,你看见的只是你自己在他们身上的投射。于是,没有恐惧,也没有判断。
8.30 “当你拥有领悟时,头脑就满足了,没有杂念到来。”
在通向最终领悟的道路上,些许平静会到来。头脑变得相对安静。但即使旅程变得越来越美好,仍然有这样的感觉——你尚未到达旅程的终点,也不知道还要花费多长时间。直到最终的领悟到来之前,你都无法拥有完全的满足。事情就是这样被安排的。生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全的满足,没有最终的领悟,任何事物都不会带来完全的满足。
“满足”作为一个目标,也许看起来不像“极乐”或“爱”那样非常令人兴奋,但除了欲望的缺失以及免于渴求之外,还有什么是极乐呢?一旦领悟,就会认识到,你不需要任何事物。然后,渴望就平息了,头脑变成了你的仆人。
8.31 “这真知可以通过大师的恩典被领悟,别无其他。”
当你初次接收大师的教导时,头脑开始思考实相,也开始变得不执着于世俗的事物。这就是恩典之力的效果。随后,头脑向内转,并越来越靠近其源头,这也是恩典的运作。最终,大师——大我,让你与祂合一,这也是祂的恩典。起初、中间、终点,恩典一直都在。这就是大师的恩典,因为大师就是存在着的一切。他在你之内,也在你之外;他是老师,也是弟子;他是求道者,也是被寻求的事物;他是源头,也是目标。当大我——曾经变成了“二”,再次合为“一”时,生命就实现了它的目标。在那最终的领悟之中,不再有任何个人存在,也不再有任何需要领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