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九月:奉献
9.1 “我和大师是‘一’。”
了悟之人总是把上帝的达善(darshan)*放在他或她心中,与上帝合一的体验就在那里。奉献是一团火焰,它一直在身体的圣殿里燃烧。奉献是自然的,矛盾的是,它是一而不是二。“我和大师是‘一’”,意味着整个崇拜的过程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过程——不存在外部的崇拜对象。大师被认知为你自己。这种感觉像什么呢?这是一种完全心满意足的状态。当知道快乐的源头是你自己时,你为什么要在其他地方寻找快乐呢?带着这份领悟,所有世间的麻烦都隐退至背景中,不再打扰你。你的整个生命是完整的,专注于大我。圣人图卡拉姆写道:
像蜜蜂只对花蜜感兴趣一样,他总是想着大我。内在和外在,只有大我。
(*译注:darshan:达善,见圣人一面而得福、沾光,或圣人的讲经、布道会。)
9.2 “说世间没有什么不好的。那就是爱。”
这句话不可能通过小我-头脑来理解。头脑会指出世间很多东西都是“不好”的,不仅包括不受欢迎的事物,更包括那些似乎表明世界本身是一个寒冷而严酷的地方,是地狱而非天堂的事物。通过沉溺于负面的意像,小我增强了它的分离感,并证明它的自私观点是合理的。
在实相中,世间没有什么不好的事物,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独立于观者而存在的。无论你看向哪里,你都只是在看你自己。当你看向一面镜子时,你知道你看着的是你自己,也就是说,镜中映出的是你的影像,但影像不是其源头本身。如果镜子破裂或弄脏了,你不会想像“你”受到了镜子的影响。即使你的影像不漂亮,你仍旧爱着你自己,珍惜你自身的存在。没有什么能改变你在你存在的中心所感受到的爱。当你清晰地感受到这份爱,当你知道爱是你自己时,你会在处处看见爱。你不会感觉到任何东西是“不好”的。
9.3 “忘记一切,你就在那。哪里你不在?”
奉献(bhakti)和智慧(jnana)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你可以说“祂无处不在”,并崇拜神圣力量无所不在的美,但大我真知告诉你“你就是祂”,于是你知道,你处处所见的都是你自己,你崇拜的也是你自己。当小我-头脑被忘记时,这份领悟就会到来。你保持着你的无形和无限的状态,就像建筑物的墙壁被拆毁时,空间依然存在一样。
9.4 “当一块盐溶解时,它就变成了海洋。”
圣人图卡拉姆写道:
一旦溶入水,盐就无法变回固体。
同样地,了悟实相者也溶解了。
念头已经变成无念。
圣人安住于梵中。
他(她)再也不会陷入幻相。
当头脑活跃时,念头也一个接一个迅速流转,你无法觉察到对大我来说自然而然的平静。当念头平息时,如在冥想状态中,那份平静就作为你自身的存在被直接体验到。这就像盐在海中溶解。念头变成无念,于是你作为无念的实相而存在。念头也许仍会升起,但它们不会被视作独立于大我,因此不会扰乱那份平静。当念头升起时,大我如是,当念头平息时,大我如是。念头并不像游鱼,游鱼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但念头没有);念头像波浪,它们在海面上起起伏伏,是海洋的一部分。
9.5 “谁会看见祂?你能用哪只眼睛看祂?”
实相在哪里?你能在“外面”的某个地方找到它吗?如果“你”可以找到它,那么对你来说,它就是一个客体,那么“你”会是谁呢?你将不得不成为独立于实相的某种东西,才能够看见它。这是不可能的。你,你自己,必定就是实相。你可以看见世界,但你永远无法看见你自己,你永远无法把自己变成一件客体。“你”、“我”、“他”,都只是观念,是词语、标签,用来分割那不可分割之物,如此,口头交流才可能发生。只有一个实相,它永远不会从自己里面出来,变成两个,尽管整个世界显现了。在世界表相中,没有什么可以看见那让一切成为可能的实相。电影中的人物能够看见自己被投影的屏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