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十一章   十一月:我是谁?   11.20 “空间可以被感知和感觉到,实相则不能,所以,忘记空间吧,你就是祂,一直都是。”   实相无法被感知或感觉到,因为感知和感觉是在梦之领域运作的功能,而实相并不在梦中。梦境中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体验到做梦者的沉睡。主体无法被客体化。你无法看见你自己的眼睛。不过当你了悟到你的大我,知晓你是谁的时候,就不需要任何确认了。即使现在,你也是光芒闪耀的大我,只是无知挡住了你的路。无知就像空间一样,它可以被感知和感觉到,但它实际上并不存在。对大我无知和遗忘大我是同样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忘却遗忘,忘记空间,这意味着,觉知你自己是实相,永久存在于遗忘的空间之外。   11.21 “我不存在。如此,此刻所有的作为都是无为。”   无为,意味着没有“做者”存在。行动发生,但它们发生在梦中,没有人决定它们是否应该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发生。如果花一点时间,回顾一下一天中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或者回顾一下昨天,你将会看见一系列的意像,在其中,身体在走着,站着或坐着。身体作为客体而出现。场景在改变,但意识仍在,而且保持不变。身体在活动,但大我如如不动。这就仿佛无论身体去哪里,意识都已经在那里。这就是当人们领悟到“我不存在”时,行为的表现。行为的“做者”无处可寻。   11.22 “认知一直持续,直到最后一刻。”   具体化的本质是认知。认知是感知的媒介,而基本的感知是认知到人自身的存在,“我是”的认知。所有其他的感知,以及对世界的全部体验,都萌发自这个种子。即使在深度睡眠中,认知仍保持着潜伏状态。然后,一旦进入醒态,我们会说“我睡得很好。”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一点的?因为认知存在。因此,认知持续贯穿一生,有时以睡眠的形式出现,有时在睡眠中作为梦出现,有时又作为我们所说的醒态这个梦而出现。认知是被身体吸收的食物精华。没有食物,认知不可能存在,正如没有燃料,火焰不可能存在一样,所以当身体死去,认知的火焰持续一小段时间,然后熄灭。   11.23 “生与死的种子是精微身,这是欲望的本质。”(室利·悉地哈拉梅什瓦尔·马哈拉吉)   注意:本章接下来引用的语录都来自室利·悉地哈拉梅什瓦尔·马哈拉吉。   生与死都在精微身之中,也就是说,它们只是出现在头脑中的概念。萌发“生”的种子是“我是”的意识,其中包含着“成为”的渴望。创造出身体,令其出生,通过“成为”的渴望维系身体,然后摧毁它,这是意识的本性。没有人可以说出为什么会如此。圣典只能说这是意识的游戏或上帝的莱拉(lila)。   一旦意识采用了身体,“成为”的渴望让身体寻求体验,如此导致了行为。进一步的行为作为先前行为的结果而发生,创造出一幅因果的织锦,将所有的身体以无限复杂的模式连接起来。因此,这个有形的宇宙是一个完美的自我调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以它能发生的唯一方式发生。任何地方都没有个人存在。在人类头脑中产生的“个人”的概念,是意识与碰巧存在的身体形态认同的结果。   11.24 “因果身是一种纯粹的遗忘状态。”(室利·悉地哈拉梅什瓦尔·马哈拉吉)   当你使用咒语进行冥想时,你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思想已经停止,呼吸是轻快的,甚至是不可见的。这就是因果身的状态。这真的是一种念头的遗忘状态,一种零的状态,念头从中产生并溶解。这是一种相对好的状态,因为它比精微身,即念头世界更接近实相。   因果身被体验为平静,因为它不受不断思考的干扰。然而,它不应该被当作实相。在因果身中,无知仍在。你仍然忘记了你是谁。只有当了悟到你作为自行发光的存在而存在,觉察到因果身的遗忘,你才会成为大我。然后,你就超越了零,超越了遗忘。
上一期: 唯一的幸福
下一期: 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