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三(死亡和(轮回)再生)

连载三(死亡和(轮回)再生)

2023-05-05    37'31''

主播: 太傻接引官

127 1

介绍:
拉马纳的亲口教导(连载三) 死亡和(轮回)再生没有什么能比“对死亡和再生的质询”更清楚地表明薄伽梵的“理论必须适应求道者的理解力”这个观点了。对于那些有能力把握纯粹的、非二元性理论的人,他只是解释说,这个(关于生死的)问题不会出现,因为如果小我没有真实的存在性,那么死后,小我也不会具有存在性。门徒:一个人在今生的行为会影响他的来世吗?薄伽梵:你现在出生了吗?为什么你要考虑来世?真相是,既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让那个认为他出生了也将死亡的人为此辩解吧。门徒:转世轮回的印度教教义是正确的吗?薄伽梵:明确的答复是不可能的。即使当前的这一世都是被否认的,比如在《薄伽梵歌》里。门徒:我们的人格不是无始的吗?薄伽梵:首先找出人格是否真正存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你再提问。南玛尔瓦说:“在无知中,我把小我当作大我,但因着真知,小我不在了,你只是作为大我而留存了下来。”不二论者和二元论者都同意了悟大我的必要性。首先实现那点,然后提出其他问题。不二论还是二元论,无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单独确定。(因为)如果大我被了悟到,问题将不会出现。凡出生的必会死亡;凡获得的必会失去;但是,你出生了吗?你是永恒的存在。大我永远不会丢失。 (薄伽梵,的的确确,不鼓励专注于这类问题,因为人的真正当务之急是了悟此时此地的大我,而这类问题分散了人的注意力。) 门徒:有人说,我们在死后可以选择享受美德的善报或过失的惩罚,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是这样吗?薄伽梵:为什么要问死后发生的事?为什么要问你是否出生了,是否收获你过去业力的果实等等?过一会儿,当你睡着的时候,你不会提出这类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你和睡着时的你,是不同的人吗?不,不是。找出当你睡着时这类问题不会出现的原因。 (然而有时,对于那些无法把握纯粹非二元性教导的人,薄伽梵确实承认了一种较低的、依情况而定的观点。)在《薄伽梵歌》中,室利·克里希纳首先在第二章中对阿朱那说,没有人出生,然后在第四章中说:“你和我都有过很多次转世。我知道它们,但你不知道。”这两个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教导根据听者的理解力而改变。当阿朱那说,他不会为了获得王国而与他的亲戚和长老战斗并杀死他们时,室利·克里希纳说:“这些人,你还有我,之前不存在,现在不存在,以后也不会存在。没有一个人出生过,没有一个人死去过,将来也是如此。”他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说他已经把这个教导教给了太阳,然后通过他又教给了埃克斯瓦库;接着,阿朱那问:这怎么可能,因为他出生的年岁并不久,而他们却已经在很多时代以前就活过了。然后室利·克里希纳了解了他的想法,说:“是的,我和你都有过很多次转世。我知道它们,但你不知道。”这样的表述看似矛盾,但从提问者的角度来看则是正确的。基督也说过:“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正如在梦中你有一些新的体验,然后醒来,同样的,死后另一个身体被找到。正如当河流汇入大海时失去了它们的个性,然而水蒸发了并作为雨水返回山上,接着再次通过河流回到海洋,个人也是如此,当他们睡觉时失去了个人性,但醒来时,个人性又会根据他们之前的先天倾向而回归。同样的,在死亡时,存在性也不会丢失。 门徒:这怎么可能?薄伽梵:看看一棵树在树枝被切断后是如何生长的。只要生命的源头不被摧毁,它就会生长。同样的,潜在的生命力在死亡时撤回到心脏,但不会灭亡。(轮回)再生就是这么发生的。 (然而,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他会说:实际上,没有种子,也没有树,只有存在本身。他偶尔也会更详细地解释,但仍然持保留意见,即:在实相中,只有不变的大我。) 门徒:死亡和再生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薄伽梵:可能长也可能短,但一个已了悟之人不经历这种变化;他融入了无限存在,正如《广林奥义书》中所说。有些人说,死后,走进光明之道的人,不会再次轮回;而那些走进黑暗道路的人,会在收获他们精微身中的业力(自造的命运)之后,再次出生。如果一个人的功过是同等的,他会立即再生在地球上;如果功大于过,他的精微身首先走向天堂,而如果过大于功则首先走向地狱。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之后都会在地球上再生。所有这些都在经典中有所描述,但事实上,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一个人仅仅保持是他真正所是。只有这是真理。 (再一次,薄伽梵会从上帝的慈悲这方面解释。) 薄伽梵:上帝因祂的慈悲,对人类隐瞒了这方面的知识(并扣留了前世记忆)。如果他们知道自己一直品德高尚,他们会变得骄傲,而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则会沮丧。两种状况都不好。知晓大我就足够了。 (然而,薄伽梵有时也把求道者的成熟(为了悟做好准备)归因于前世的成就。一个有能力了悟的人,也许在前世就已经让自己具备了了悟真相的条件,因此他一旦听闻真理,就安住于平静中了,而一个不具备了悟条件之人,则不得不在通过不同阶段之后,才能达到三摩地(存在之直接、纯粹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可以被视为走向大我了悟的朝圣之旅中的一天。一个人在一天的开始时离目的地有多远,取决于前几天的努力;一个人能向前进步多少,取决于今天的努力。) 来自一所大学的理科讲师问:心智能否在一个人死亡之后存活?他被告知:“为什么要考虑死亡?想想在你睡眠时所发生的。那时你的体验是什么?”门徒:但睡眠是短暂的,而死亡不是。薄伽梵:睡眠是介于两个清醒状态之间的间隔,同样的,死亡是介于两次出生之间的间隔。二者都是短暂的。门徒:我的意思是当灵魂脱离身体时,它把心智带走吗?薄伽梵:灵魂没有脱离身体;有不同的身体。如果没有粗顿身,就会有精微身,如同在睡眠、梦或白日梦中一样。(薄伽梵从来不会承认:不同宗教之间的表达方式或教义构式之间的差异代表着真正的矛盾,因为它们所指向的真理是同一个,也是永恒不变的。)门徒:对于个体灵魂的观念,佛教徒认为不存在连续不断的实体,这是正确的吗?这是否符合印度教教义中转世的自我(小我)?根据印度教教义,灵魂是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实体,它一次又一次地转世轮回?或者灵魂是否仅仅是一团心智倾向的聚合物?薄伽梵:真我(大我)是连续不断且不受影响的。转世的小我,属于较低的层面,属于思想的领域。经由了悟大我,小我即被超越。投胎转世是存在的一个虚假分支,因此被佛教徒所否认。人类状态归因于混合了知觉和无知觉。 有时候,这并不是一个转世的问题,而是对所爱之人死亡的悲伤。 一位来自印度北部的女士问薄伽梵:是否可能知道一个人死后的状态。薄伽梵:这是有可能的,但为什么要尝试这个呢?这类事实只对寻求它们的人是真实的。来访者:一个人的诞生,他的生命和死亡对于我们是真实的。薄伽梵:因为你错误地把自己认同为身体,你认为其他人也是身体。(事实上)你不是身体,其他人也不是。来访者:但以我自己的理解水平,我认为我自己和我的儿子一样真实。薄伽梵:“我”之念的诞生即一个人的出生,而此念的死亡也是这个人的死亡。出现了“我”念之后,就出现了对身体的错误认同。将自己认同为身体,让你错误地将别人等同于他们的身体。正如你的身体出生、成长并将死去,所以你认为其他人也出生、成长并死去。在你儿子出生之前,你曾想到过他吗?念头在他出生后到来,甚至在他死后继续。他是你的儿子,只是你对他的看法。他到哪里去了?去了生出他的源头。只要你继续存在,他也如此。但是如果你不再认同自己是身体,并了悟到真实的大我,这种混淆就会消失。你将会发现,你是永恒的,其他人也是永恒的。直到这点被了悟之前,一直都会有“因错误知识和错误认同造成的错误价值观”而导致的悲伤。 在乔治五世国王去世时,两个信徒正在大厅里讨论此事,看似沮丧。 薄伽梵说:谁死去,失去了谁,对你来说是什么?让你自己死去,失去你自己,与万物的大我合一(当小我消亡时)。 (最终,薄伽梵指出死亡的重要性。宗教强调一个人死亡之时的心境及其最后念头的重要性。但薄伽梵提醒人们,有必要事先做好准备;否则,不良倾向会在死亡时升起,太强大以至于无法控制。) 门徒:即使我不能在有生之年了悟,让我至少不要忘记我的临终。至少让我在死亡的那一刻看一眼实相,以便它可能在未来对我有益。薄伽梵:据《薄伽梵歌》第八章中说,一个人在死亡时的最后一念无论是什么都决定了他的下一世。但是,为了在死亡时刻体验实相,有必要在当下、在今生就体验到它。仔细沉思,当下这一刻是否会与死亡时的最后一刻有任何不同,并尽量试着安住在你想要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