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三 第二章  从理论到实践(2

连载十三 第二章  从理论到实践(2

2023-05-21    23'08''

主播: 太傻接引官

95 1

介绍:
从理论到实践(part2) 原创 阿瑟·奥斯本 一就是一切 2016-10-17 20:34 《拉马纳的亲口教导》 (连载十三) 阿瑟·奥斯本(编著) 翻译:纯然的空   校对:静静 第二章  从理论到实践(part2) 薄伽梵:“我们真的都是存在-意识-喜乐,但我们想象自己命中注定遭受这一切痛苦。” 弟子:为什么我们会作此想象?为什么这个无知状态会造访我们? 薄伽梵: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摆脱错误的印象——人是受限的,(今生)要受轮回之苦。 弟子:命运存在吗?如果注定要发生的就会发生,那么祈祷或努力有什么用呢?还是说我们应该无所事事? 【薄伽梵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其答复很典型,因为答案并没有阐述理论而是指出了该怎么做。】 薄伽梵:要征服或独立于命运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去质询“经历这命运的人是谁?”,然后发现只有小我受缚于命运而非大我,而那个小我是不存在的。另一种是通过完全臣服于上主而杀死小我,经由一直这样想而释放自己的无助:“不是我,而是你,哦,我的主。”同时抛弃所有“我”和“我的”之感,把你的一切都交托于祂。只要信徒还想向上主要这要那,臣服就绝不可能是完全的。真正的臣服是因为爱的缘故而爱上帝,甚至不是为了获得救赎。换句话说,为了征服命运,需要完全忘我——无论你是通过自我质询还是奉爱(虔信)瑜伽做到这一点。 【对灵性导师来说,这种模式的回复是很常见的。我记得有一次阅读描写***圣人生活的书《阿布说》,作者是尼科尔森教授。这位博学的作者得出结论说,这本书好像在理论上教导命定论,实践上却是自由意志论。对于哲学家来说,这也许是令人困惑的,这是所有灵性导师的态度。正如基督肯定地表示:没有神的旨意,麻雀不会落在枝头,甚至每个人的头发都已经被细细数过了。正如《***》断言:一切知识和力量都是上帝的,根据祂的意志人走向正途,也正是祂的旨意让人迷失。然而基督和《***》还是在劝人正直并谴责罪恶。薄伽梵直言这一努力是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无论他可能持有什么理论。人会努力把食物塞进嘴里吃掉,他不会说:如果我注定要死于饥饿,那吃东西还有什么用?他努力用头脑去赚钱买食物。那么,想到灵性努力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逻辑呢?】 来自科伦坡的年轻人锡兰对薄伽梵说:吉·克里希那穆提教导不费力的法门和无拣择的觉知,这与刻意专注的教导截然不同。可否请室利·薄伽梵解释,如何练习冥想是最佳的?又该采用何种冥想对象? 薄伽梵:不费力和无拣择的觉知是我们的真实本性。如果我们能达到那种状态并安住于其中,那很好。但我们不可能毫不费力地达到那种状态,需要努力冥想。所有古老的习气(固有倾向)都在将头脑转向外部事物。对大多数人来说,抛弃所有这些想法(习气),把头脑转向内在,需要努力。当然,每一位老师以及每一本书都告诉野心家保持安静,但这并不容易。所以,一切努力都是必要的。即使我们找到了实现最高静止状态之人,你也可以视其已经在前世做过了必要的努力。所以,轻松和无拣择的觉知只能在努力冥想之后才能实现。冥想可以采取任何最吸引你的形式。看看什么可以帮助你摒弃所有杂念,那就用它来冥想。 关于这点,薄伽梵引用了伟大的泰米尔诗人兼圣人萨曼阿瓦塔尔的一些诗句,其要点如下:如果保持安静,极乐就一定会到来,但不管你告诉头脑多少遍这个真理,它都不会安静。正是头脑告诉头脑,为了获得极乐就必须保持安静,但它是不会这么做的。尽管所有的经文都这么表示,尽管我们每天都从伟大圣者甚至我们的古鲁那里听到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们从未安静过,反而流浪到玛雅(幻相)和感官对象的世界里去了。所以,需要刻意的努力去达到轻松宁静的状态。 【事实上,直到达到至高无上的轻松状态之前,人都不可能不作出努力。他的本性自然地迫使他努力,正如室利·克里希那在《博伽梵歌》里告诉阿朱那的,他自己的本性会迫使他战斗。】 弟子:我想要进一步开悟。我应该试着不做任何努力吗? 薄伽梵:现在的你,不努力是不可能的。当你走得更深,做出努力则是不可能的。 弟子:冥想和三摩地或安住于大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薄伽梵:冥想是初步的启动,要由头脑刻意的努力来维持。当这样的努力完全(自然地)沉寂下来,就称为三摩地。 薄伽梵:如果你能保持安静而没有任何其他追求,那么也很好。但如果无法做到,那么只是想着要了悟却无所事事,又有什么用呢?只要你尚且无法保持安静,就不要放弃了悟大我的努力。 冥想是一场战斗。一旦你开始冥想,杂念会蜂拥而至,集聚力量,试图淹没你努力维持的一念。这一念必须通过反复实践而慢慢获取力量。当它变得强大时,杂念将不翼而飞。这是在冥想的战场上发生的战争。 只要小我尚存,努力就是必要的。当小我不复存在时,行动就会自行发生。 没有人会不努力就成功。控制头脑不是你与生俱来的能力。极少数成功的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毅力。 【有时,在恒久了悟之前会有对了悟的一瞥,在这种情况下,努力仍然是必要的。】 要达到了悟的状态,努力是必要的。即便如此,大我也应该自发地逐渐显明;否则,幸福不会是完整的。要达到那种自发的状态,必须有某种形式的努力。 【有时,正确的努力被认为是一种责任。】 弟子:为什么我要努力获得了悟?我应该像从梦中醒来那样摆脱幻境。我们不用做出任何努力就可以从睡梦中醒来。 薄伽梵:在睡梦中你觉察不到这是一个梦,因此没有努力摆脱它的义务。但在今生,基于睡眠体验和“人生如梦”的听闻,你有一些直觉,这直觉让你不得不把努力摆脱人生梦境作为责任。然而,如果你不想了悟大我,谁能强迫你呢?如果你喜欢这个梦境,那么就待在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