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君须记,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苏轼】

好景君须记,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苏轼】

2021-10-05    09'02''

主播: 每天读诗词

1303 6

介绍:
苏轼这一首诗被误会太多年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结束了四年黄州“软禁”式的生活后,哲宗继位,推行变法的的新党下台,苏轼得以东山再起回到京城。在京城的三年多时间,苏轼正值知天命之年,这三年时光也是苏轼仕途中的高光时刻,却也是最难熬的三年。 随着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新旧党争已成为朝中习气,哲宗继位,司马光得以重新入朝为相,他不顾事实,尽废新法。只要是王安石倡导推行的政策,司马光不管是否对社会有利,全部推翻。苏轼这时候也在朝中,便表示反对,如此原本被认为是旧党的苏轼也得罪了旧党,被旧党排挤。心系社稷的苏轼不想站队,但自古以来官场却容不得这种占理不占队之人,所以新旧两党的排挤下,苏轼多次上疏要求外任。 1087年,苏轼就曾四次上札子以求外调,但没被允许,再过一年,新旧党争漩涡中的他又是接连上劄,还是没得到宋哲宗应允。终于到了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再一次来到了杭州。苏轼在18年前第一次外任也是到的杭州。 这一次来杭州不似18年前,杭州正遭遇大旱和瘟疫,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堤政绩卓著。 此时虽然没有了和张先一起“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惬意,却比朝中互相排挤的官场要好得多。在这里他还有一位叫刘景文的好朋友,比苏轼大四岁。两人也是经常诗词唱和,刘景文也得到了苏轼的举荐,当时他写给刘景文一首诗,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对于我们而言,仿佛就是一首深秋初冬的写景诗文,其实倒也不假、字面意思写得就是初冬时节,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已然在寒风中枯萎,再也没有夏天的生机,旁边的菊花此时已经被寒霜凋落,只剩下傲霜而立的枯枝。但这是一年最好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正是收获的季节啊! 但其实苏轼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也不是和刘景文一起散步游览初冬景象时写就的风景田园诗,那到底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人们已见惯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衰落,不经意就会受到情绪感染而生出或喜或忧、或激情或悲叹之情。 季季有景,物物有性。只要有心,一年四季皆好景。季季人不同,景也不同。世间万物因人、因情而异,各有所好、各有解释。春有风姿,冬有傲骨。 一人一事一一感情,一景一物一心境。 景物能改变心情,心情也能改变对景物的态度。 一年四季也仿佛是人的一生,只不过四季可以轮回,而人生却只能向前,只能不断走向老朽。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吐绿,人生的青春也是这样,充满了激情与梦想,脑洞可以随意发散,像极了春天的百花。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春天才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青春也是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可是苏轼这首诗为何偏偏说深秋初冬时节是一年中的好光景呢? 咏物言意之诗《赠刘景文》,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其实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那时候刘景文已经58岁了,但还是在杭州担任着基层小官,所以生活和工作中难免有些怀才不遇的郁闷。苏轼很欣赏刘景文,也曾多次向朝廷举荐,但也只是获得了小小的升迁。就在这时,他们都在杭州为官,苏轼就写下这首诗来勉励好友刘景文。 透过字面对初冬景致的描写,其实就是在勉励刘景文,不要为了青春不再,人将老朽而郁闷惆怅,其实人到了50岁不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候吗?这个年纪,该经历的我们都已经历,该为梦想拼搏的我们也曾竭尽全力,该结识的好友我们也都已经交往,所以,人到50岁,正好比四季中的深秋时节,是收获的时候啊。 的确如此,现在社会中人到50,也正是一生中学习事业、视野见闻、社会资源最顶峰的时刻。大半生的努力都已走过,人生中收获的年纪,看过往也多了几分深邃。所以才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诗句。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充分抒发了苏轼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荷与菊,自有气质。当生长正旺时,有人欣赏;当衰败残尽时,亦有赞扬。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身体虽渐残尽,但品格仍在。以此眼光看世界,以此心态行人生路,当是勉励鼓劲,也是知心友人之善意。 荷尽、菊残是人生历练,傲霜枝是人生的骨气品格。 因为有历练,所以坚强;因为有气质,所以坚信。 你的性格我懂,你的品质我敬。人生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把人生看作好景是乐观,把机会看作自然颜色是巧妙,更是智慧。 苏轼以诗文当作对好友的寄语,真诚又适宜,刘景文听到还能不接受,还能再犹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