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历经8年安史之乱,等唐朝重回正轨之后,他们这些诗坛大咖基本都已老去,曾经璀璨的盛唐诗坛逐渐落下帷幕。而此时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批才子,互相诗词唱和,诗风清丽,多吟咏山水,为当时唐朝诗坛重新带来了活力,这些才子,其中有十位,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他们其中有一部分诗人的生平经历已经无从可考,留下的诗文也已不多,但他们在诗坛的荣耀,永远留在了历史画卷中。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大历十才子”李端笔下的女子是如何“钓鱼”自己心上人的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是幸运的,大历十才子中他留下了不少诗篇,虽然生平并无太多史料记载,但诗词的世界多了这颗星星的璀璨。
青年时期的李端迷恋佛道,先是到嵩山求道,后又去庐山求佛,师从诗僧皎然,然而最后也没悟出什么佛理,最后下山而去正逢安史之乱。
李端不像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前辈一样,壮年时期经历战乱,他20岁时安史之乱就结束了。后来他来到长安,走向了文人必经之路—科举考试,当时李端在长安靠着自己的诗词才华已小有名气,得到了公主和驸马的照顾,在考试失利后,靠诗词拜谒权贵,李端得以获得官职。
后来的李端隐居湖南衡山,故称“衡岳幽人”。
这首《听筝》的创作背景已经不好考证,但这首诗确实非常经典。前两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说的是古筝优美的韵律和女子曼妙的弹筝之态。“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这些都是写古筝的,里面都有一个“柱”字,这个“柱”指的是古筝弦柱,是定弦调音的短轴,因为其斜列排布,又称雁柱。这里则是称“金粟柱”。
后两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全诗精髓,三国时期的周瑜不仅精通谋略,对音乐也是很有天赋,他在听别人演奏时,能很轻易发现曲子中的失误,发现失误他就会回头来看一下演奏者,所以这里的“周郎顾”是指弹筝女子苦苦等待的知音。
风月场所,来来往往的人群,却大多都是庸俗之人,识得曲中人的男子可遇不可求,但她并未沦落红尘,也未沉湎与花月之中,仍每天故意弹错几段曲调,来等那位识得曲中意的男子回头看她一眼。
弹筝女子这种可爱而为爱固执的行为被李端用诗词表现了出来呈现给我们。若等来那位男子,该是多么美好的相遇,为一人而忍受孤独,为一人在风月里保守贞洁,为一个人每天坚持重复做一件事...缘分来了,便胜却人间无数,即便一生也未得果,也是遗憾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