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小麦》1作者:李春雷 朗诵:海之魂

《最后的小麦》1作者:李春雷 朗诵:海之魂

2022-10-07    12'11''

主播: 韩海之魂

429 1

介绍:
最后的小麦(纪实文学) 作者:李春雷 朗诵:海之魂 小米与小麦,哪个是中国人的主粮?当然是小麦。但,几十年前的主角,却是小米。自古以来,公职人员的薪酬,曾多以小米支付。因为,小米是中华民族的儿子。在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它的影迹。小麦,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女婿。虽然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入赘,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汉代之后才在北方地区推广种植。小麦与小米的生长周期完全不同,正好可以在青黄不接时提供救命口粮。但由于磨粉难题的瓶颈,面食的美魅始终没有真正展现。直到近代,随着电力和钢磨时代的到来,人类惊奇地发现,小麦,这个艰涩、生硬的椭圆形微黄色粒状物,竟然拥有七十二般变化。如果说雪白的馒头只是初级开发,而元宝形的饺子则无论如何也算是一种创造,至于面条、油条、面包、三明治、蛋糕等等,则更是欲望的延伸了……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后,小麦迅速上位。所以,田井安小时候的最大梦想,就是天天能吃白馒头,而不是天天都喝小米粥。但是,时运不济。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田井安每天的主粮,就是玉米、红薯和野菜,贯穿了整个童年和少年。田井安什么时候开始天天能吃白馒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肆无忌惮地吃白馒头,这是以田井安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的一个划时代里程碑。那时候,田井安代表中国农民,曾经自豪地认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终于实现了几千年的梦想!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1. 童年的梦想  田井安,男,生于1965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小王营村人。他的小村,位于白洋淀北岸的平原上,虽然属于安新县,却邻近容城县城,只有三公里。冀中平原的村名,多带有营、寨、堡几个字。显然,大都与历史上的战乱有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战争与和平的波峰波谷之间,小王营村就像一艘小船,载着一船村民,在暗暗地泅渡。黑黑白白的日子,青青黄黄的季节,死死生生、枯枯荣荣。或者说呢,小村就像一棵大槐树,树叶年年更新,枝干依旧苍虬。而田井安和他的家族,就是一片片叶子,在默默地摇曳着自己的春秋。他的祖上和父母,均目不识丁。他兄妹四人,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也都没有上过学。只有他,学历最高,也只读过三年小学。虽然在学校里勉强结识了300多个汉字,但很快就全忘记了,最后只记住三个字,那就是他的名字。没有文化也不耽误什么啊,不读书,不看报,不空谈,不耽误吃饭,不耽误干活,不耽误睡觉,每天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虽然汉字都忘记了,但有一个梦想,却深深地种植在了他的内心深处,那就是老师曾描述的关于未来幸福生活的画面: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工厂汽车,大白馒头随便吃,还有城市人浪漫的生活……这个梦想,一直飘摇在他的梦中。  2. 少年的饥饿  梦想虽然浪漫,现实却是饥寒。田井安在进入少年之后,身体、胃口乃至意识逐渐接近成人。他越发感到了两种生命本能的强烈,那就是寒冷和饥饿。寒冷大约持续四五个月,饥饿却是全年的朝朝暮暮。饥饿,就要多多获取粮食。辍学后,十多岁的他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生产队最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轮茬种植。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主角曾经是谷子,也就是小米。但谷子产量低,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大约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推广小麦种植。小麦冬季播种、夏初收获,正好可以填补秋收之前的饥荒,而且产量高,几乎是谷子的一倍。此时,电力兴起,钢磨诞生,可以轻易地生产面粉了。面粉作为主食,可以蒸馒头、包饺子、炸油条、擀面条等等,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舌头和肠胃。小米呢,只能煮粥。更重要的是,它的生长期与玉米完全重合,而玉米的产量,又是它的三四倍。所以,在小麦和玉米的夹攻下,小米让位了,成为杂粮。小麦,真是一个灵物呢,竟然适合低温生长。秋后播种,初冬出土,青青灵灵的幼苗长至七八公分,正好遭遇严冬,而后焉焉地匍匐在地,任凭严寒暴雪。最奇特的是,历经酷寒,却更加坚实。第二年春天,返青后,麦苗们厚积薄发,迎风而长,拔节孕穗,开花灌浆,直至6月初,成熟收获。小麦收获后,马上种玉米。此时,已进入夏季,玉米长势猛烈,很快就变成青纱帐。青纱帐里,扬花结籽。仅仅两个月,便大功告成,抱出一个个棒槌大的金娃娃。秋后收获,马上种麦。虽然连年劳作苦累,但仍不能吃饱。因为小麦收获后,大部分要交给国家,供城市居民食用。看着大车小车的小麦走进粮店、走向城市,农民们徒叹奈何。而玉米,则大部分留给自己。于是,玉米,就成为农家主食。玉米是粗粮,长期单一食用,与肠胃不相融,烧心反胃,直吐酸水。面粉,只在重大节日时,才偶尔出现。所以,吃白馒头,是那个年代中国农民最强烈的梦想。吃不上白馒头,只能吃玉米。玉米太单调,而且也不充足。于是就吃红薯,吃野菜,吃小米的内衣——糠。这些东西塞进嘴里,粗粗糙糙、苦苦涩涩,难以下咽;咽下肠胃,疙疙瘩瘩、鼓鼓胀胀,不易消化。最难堪的是,吃这些东西,拉不出大便来,需要小伙伴们相互帮助,用棍子捅肛门。田井安永远铭记那种饥饿的感觉:肠胃虚空、收缩、痉挛,满眼阴影。看着天上的太阳,黑黑糊糊、扁扁圆圆;看着周围的一切,虚虚实实、弯弯曲曲。一次,村里一个富户家盖房,帮工者没有工钱,但管吃白馒头。他兴高采烈,踊跃报名。晚饭时,竟然吞下11个馒头。吃饱后,腹胀、绞痛,不能走路。只能像一只大腹便便的癞蛤蟆,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地。直到后半夜,才爬起来,回家。家里只是两间土坯房,是爷爷的遗产。土坯房的西侧,有一个低矮的观音庙。每逢过年过节,母亲就虔诚地上供、磕头、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