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倒下的偶像
---怀念路遥
作者:张允盛
1992年11月17日,如晴天霹雳,年仅四十二岁的您突然走了,当时站在阅报栏前看到《人民日报》刊发的消息时,我头晕目眩,泪流满面……
光阴荏苒,岁月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经整整十五个春花秋月的交替轮回如弹指瞬间。世事沧桑,带走了我太多的希望与梦想,却永远带不走对您人格的崇拜和艺术造诣的折服,更带不走对您深深的崇敬与怀念…..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生物之群”。您是平凡的,但却又是伟大的。您用手中的笔,记录着陕西城乡沧桑巨变的历史;您用真挚的情,唱出了黄土高原上男女老幼的喜怒哀乐。脚插陕北黄土,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却赋予主人公命运以浪漫主义色彩;把交响曲溶进古老的信天游去为西部放歌,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无论是高加林还是刘巧珍,无论是孙少安还是孙少平,您都用心用情用爱甚至用生命去勾勒、去刻画,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魂,您是人民的歌者,您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才是您真正的伟大之所在。也许这同样是在您离去十五年后,您的作品仍然被全国各地广大读者喜爱和推崇、畅读不衰的原因吧。
最早拜读您的作品,是我的童年时代,是老师推荐于我的您的中篇自传体《在困难的日子里》。当时读一遍,我哭一次,再读一遍,我再哭一次,我完全入“戏”了,我真不知道您是在写“我”还是在写我,我们的家境、性格、为人、信仰以致于生活习惯都是那样的相似。您写您的中学时代,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您带着乡亲们东拼西凑的百家饭、百家衣,流着眼泪进入了那能力上属于您但经济上却不属于您的县重点中学,因为您是在1:15的激烈竞争中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的,您那倔强的性格激励着您“即使上不起,但也要证明我能考上”。结果,您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父老乡亲,您在乡亲们的泪眼中毅然上路了……
三年的中学生活,您时时刻刻要与饥饿搏斗,您曾发誓:“只要能吃饱,就能拿第一”。看到这里,谁不想哭,如果相笑,那也是对一个面对苦难但却乐观处世、豁然大度少年含泪的微笑……
从此,我知道了,在中国作家中,不仅有鲁迅和巴金,在陕西还有一个当年差点饿死的路遥……
八十年代中期,您的成名力作《人生》轰动全国,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悄然树起,无数读者和观众都为高加林命运的归宿掀起一番又一番热烈的争论与探讨…..
1988年5月25日,《平凡的世界》经过您六年囚徒似的煎熬,终于划上了句号。其间,劳累与辛苦难以笔述,您身为大作家,食无鱼,出无车,但您从未有过冯锾弹铗之举,两个馒头一根葱是您的主食,开水泡方便面是您的“佳肴”,您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投入到塑造“世界”的过程中,置疾病、生死于不顾,完全成了一个机械转动的“机器人”。您在完成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几次面临疾病带来的死亡的威胁,然而,您却没有畏惧,您说,能完成这部作品死而无憾…..
1991年,您的《平凡的世界》终于以得票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然而,俨如您的爱子,他的问世却耗尽了您的全部心血,您的身体彻底崩溃了……
但您并不满足,全然不顾身体崩溃一次又一次的警告,终于,创作札记《早晨从中午开始》成为您的千古绝唱!
您在塑造一个个灵魂的同时,也同样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自已。
在生活中您是不幸者,您活得太累了。作家邓皓曾说:“你把生命化为沉甸甸的300万字的教诲人的作品之后,上帝为你选择了死作为最好的休憩,因为活着的你永远是负重跋涉的。”
您留给世间的不仅仅是短暂而辉煌的人生,而且还有那一腔滚烫的热血化成的永垂不朽的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为事业孜孜以求的人们擦干眼泪奋然前行……
十五年前这个时候,您匆匆地走了,痛惜得《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即使《在困难的日子里》,您也走完了辉煌而壮丽的《人生》,只要您纯洁高尚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留给这生您养您的《平凡的世界》,明天,仍然是《早晨从中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