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146)
宋龍淵
樸素章第十九(2/7)
● 絕聖棄(弃qì)智,民利百倍。
睿通淵微曰聖,知周萬物曰智。聖與智,任天下者必不可少矣。既不可少,豈可絕之棄之乎?設使聖智可絕,道亦不能行於天下,德亦不能被於古今。經中言“絕聖棄智”者,意欲天下後世,以聖智自修;不以聖智施之於民,不以聖智用之於國;在上者無爲,在下者無事;無爲而民自富,無事而國自安。細詳聖人在上,原爲行道於天下,非欲沽聖智之名也。所以夫子不以聖自居,堯之稽衆舍己,舜之與人爲善,禹之聞善則拜,皆是“絕聖棄智”之妙處。但聖人之心,常在寂然不動之中,故“絕其聖智”之用,不立聖智之名。不自知其聖,聖之名故久;不自有其智,智之用故大。所以聖人在位,上下無爲,上下無事;民無不足、國無不利者,此也。故曰“絕聖棄智,民利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