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155~156)
宋龍淵
食母章第二十(4/13~5/13)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上聞所謂“善之與惡,相去若何”,此善惡兩端之間,天下之人,亦皆知畏。人既畏之,我若不畏,則是可畏者,亦不畏矣;故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是以知幾何者,善惡之關要也。唯阿之應,未出於口,本無善無惡,所以無畏;既出於口,善惡之端已著,倘若不畏,則禍辱之事,是非之害,不能止矣。
● 荒兮其未央哉。
荒是指世人不修心德,如田之荒。(未※)央即是無所歸止之義。上句所謂唯阿相應之聲、幾何善惡之辨:唯是取善之本,阿是致惡之根。若不力行此取善之本,若不斬斷此致惡之根,則私意橫生,人欲滋盛,剛強暴惡,無所不爲;從此而日荒日遠,從此而流蕩身心;終無止歸之所,終不能複還天理之正,終不能去其人欲之私矣。觀此“荒兮未央”壹(一yī)句,深知太上救世之心切矣。
【趙注※】:疑此處漏一“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