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158)

《道德經講義》(158)

2018-12-24    03'14''

主播: 冯河

549 8

介绍:
《道德經講義》(158) 宋龍淵 食母章第二十(7/13) ●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乖乖(乘乘chéng chéng)兮若無所歸。 泊者,甘於淡泊。未兆者,念頭未起。嬰兒,赤子也。未孩,即是未至稍長(zhǎng)之時也。乖乖(乘乘)者,若動若不動之義。無所歸者,渾忘壹(一yī)切事物之貌;即是心迹不立,無有定體,如不有止歸之所也。此三句言世間衆人,貪之於未兆,我獨止之於未兆。貪之於未兆者,乃是衆人以世味交爭故也。止之於未兆,即是太上以道味自足故也。道味之美,無往而不見其足;世味交爭,隨遇而形其戚戚。 切思止世味於未兆之先,其無欲無爲之妙,如嬰兒之未孩壹般:不知不識,無思無慮,惟食母乳,不知世味。太上以道味自足,不入世味之中,與嬰兒之義同然;故曰“如嬰兒之未孩”。所以“乖乖(乘乘)兮”,未兆之先,似爲不爲,不爲若爲;心德之妙,不著于迹,不泥于形,無有定體,若無止歸之狀也;故曰“乖乖(乘乘)兮,若無所歸”。人果從念頭未萌處,思其道味,此便是“泊兮未兆”之義;無欲無爲,無念無慮,便是如“嬰兒未孩”;言語不有邊傍,作事不留痕迹,便是“乖乖(乘乘)兮,若無所歸”。則唯阿之機,無不了當;而幾何之妙,無不分明;不但世人不知,雖鬼神亦不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