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2/3)〖顾瑞荣〗

《致虚极,守静笃》(2/3)〖顾瑞荣〗

2018-12-27    07'07''

主播: 冯河

468 8

介绍:
《致虚极,守静笃》〖顾瑞荣〗(2/3) (二)老子教导的核心 那,我现在要给大家讲的一个老子的核心的东西,用老子自己的话来讲,六个字,叫做“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这个“致”,就是达到,或者致力于,或者通向。那“虚极”是什么?“虚”就是“实”的反面。我们把什么认为是“实”的?在人生里面,我们把什么认为是实在的、实有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对,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认为”、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自己脑子里面的“思想”,都认为很重要、很实在、很正确。我们把这个世界里面,我们看到的、我们接触到的东西,都认为实在。我们把别人打你了、骂你了、侮辱你了、触碰到你了、让你生起高兴了、让你生起执着了的那些行为都认为很实在。否则你为什么这么反应呢?人家骂你一句,你就忍不住了,要对抗,要反击。人家打你,你要还给他。人家伤害你,你要还给他。原因都在于我们把这些当作非常非常实在的。而这所有的非常非常实在的那个核心是什么?是我们把“自己”当作很实在的。这个“我”很实在的,这个“我的身体”很实在的。 而老子说“虚”,是“致虚”,就是意味着我们要从实在的泥坑里面、陷阱里面跳出来。他用“虚”来解放你,因为他看到了“虚”才是本质。而我们迷惑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看到的不是“虚”,我们认为是“实”。所以这条回归的道路是一条“致虚极”的道路,是把这一切都能够看“虚”了,而且要看到极点。这就是“致虚极”的意思。 “守静笃”,“守”是持守、把握、立足等等类似的含义。“静”是世界的真相,而我们很少能够体会到静,很少能够回归到静。我们一直在动,不仅是动,而且是燥、躁动。一切思想一切情绪生起、扩展、缠绕、纠结,都是动。因为这份动,所以我们被它缠绕了,被它困住了。就像我们看到河水浑浊了,怎么办?“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只要静了,它就清了。我们只要静止,它就徐清,渐渐的就变清了。“清净”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本体。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这个动,不黏着于这个动,透过它、穿过它,来到“静”,就会有“清净”。所以道家另外一部经典,小小的经典,叫《清静经》,非常非常的好。它其实是在讲根本,整个道家的追求就用“清净”两个字就可以描述了。它出自哪里?出自“致虚极守静笃”的“静笃”里面的这个“静”。 这个“笃”,是笃定的意思。“笃”就是禅定,大定。“静”就可以入定。这个定不仅仅是一般的禅定境界,这个“静笃”是一种终极的禅定,是一种没有进去没有出来的时候的那种定。老子说我们要驻守在这样的“静笃”的状态,这就是“守静笃”。 所以看起来只有六个字,老子已经把老子的教导的核心的东西传达出来了。整个的《道德经》,它的核心,用这六个字就可以概括。有“致虚极守静笃”才叫“有道”。你用一个字来讲概括,他就是“道”。你用方式、进入的方式来讲,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而这样的,那么凝练的句子,是要靠我们去不断的进入我们内在的中心才与它相应,才认出它。或者就是靠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努力,才渐渐的与道相应。